如何进行译文赏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进行译文赏析

怎样赏析译文? 2014.12 赏析步骤 佳译赏析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精选译作,全神贯注; 反复阅读,敏锐寻觅; “吃透”两头,注意效果; 融会贯通,品鉴入微。 精选译作,全神贯注 翻译的艺术是选择的艺术,精选原、译作是佳译赏析的一条原则。 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名著名译属于“最好的作品”之列。 全神贯注:“静观默察,凝神结想”。 反复阅读,敏锐寻觅 对原作和译作的反复阅读过程就是对艺术品的整体分析与细节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之间进行反复往返理解的过程。 佳译赏析没有例外。赏析:分析和欣赏;分析是手段,欣赏是目的和结果。 鉴赏者:敏锐寻找译文中能打动他心灵的美(可能是分散的,有些是比较隐晦的),逐词、逐句、逐行、逐段对照阅读,标点符号不能忽视。如翟理斯(H. Giles)使用“小词、习语、头韵、尾韵都娴熟自如,现在分词用得颇为传神。巴金的英语介词用得非常灵活。对“细枝末节”不能熟视无睹。 “吃透”两头,注意效果 鉴赏者需要充分了解作者与译者的情况,也要尊重读者,充分了解他们的水平、特点、需求与其对译作、赏析作品的反映。 佳译赏析活动模式示意图: 作者 原作 译者 译作 读者 鉴赏者 赏析作品 融会贯通,品鉴入微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 宏观分析:以译作的整体为赏析对象,译作对原作全篇的理解是否符合原作的意图或中心思想,内容与形式是否达到和谐统一,局部是否与整体一致,原作的意境、神韵或风格是否得到再现。此外,挖掘关键词语的妙译有着重大的意义。关键词语如诗歌中的“诗眼”,散文的“文眼”。如朱生豪译Hamlet中的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微观赏析:逐词、逐句细致的赏析,最好将翻译赏析与语言学(文体分析、词义分析:概念含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描述结合起来。 总之,进行宏观赏析还是微观赏析,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细细品味译作之美。 三、赏析译作的具体方法 传统的翻译分析法,文体分析法,接受美学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 综合分析法用得最广。 欣赏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1.赏析诗歌翻译:从思维层次、语义层次和审美层次三个方面去分析,三者和谐统一。意境美、形象美、形式美或音韵美是否得到再现,“诗眼”是否美,一言以弊之,是否做到以诗译诗。 2.赏析散文: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短小精悍,语言精炼。欣赏时宜抓住原作主旋律、感情的精髓,情节的线索和语言风格(朴素清新、雍容华丽、含蓄隽永、雄浑奔放)。领略译文意脉是否贯通,译笔是否巧妙。 3.赏析小说翻译:主题思想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与情节的描写是否与原作一致。 一、外部研究 二、内部研究 A. On ST 1. 主题 2. 风格 3. 语言特色 4. 艺术技巧 5. 语篇分析 B. On TT 1. 语言特点 2. 翻译技巧 3. 翻译批评 一、外部研究 作者爱默生(Ralph Walde 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教文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之代表人物。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父母均系英国后裔。1817—182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并从那里毕业。1826年被委任为牧师,五年后辞去教职,与教会决裂。1833年游意大利及巴黎、伦敦等地。1847—1848年应邀到英国各工业城市演讲,并再游巴黎、英格兰。 著作甚丰,其中《论自然》(1836)、《论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献词》(1838)三部作品被评为“三个里程碑”。倡导“极端个人主义”,认为“除了自己以外一切都是虚无与短暂的”,被视为“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享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美国精神之先知”(林肯语)、“美国的孔子”(林肯语)等美誉。 除《英国人的特性》(1856)外,作品还有:《随笔集》(第一卷,1841)、《随笔集》(第二卷,1844)、《诗集》(第一卷,1846)、《代表人物》(1850)、《生活之准则》(1860)、《社交与独处》(1870)、《诗选》(1876)等。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1996)是有关爱默生的研究专著。 二、内部研究 A. On ST 1. 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