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概要

* * 一、行为改变技术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含义 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可以操作增强物来影响并改变行为。(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斯金纳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因为他认为所有心理现象从本质上说都是行为的,包括公众的或外部的行为,以及个人的或内部的行为(例如感情和思想)。 ?斯金纳的理论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任一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行为都很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比如得到赞扬、报酬或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那么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你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强化”。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比如疼痛或尴尬,那么今后在相似的情况下,你将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惩罚”。行为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被分别称为“强化”和“惩罚”。这一过程图示如下: ???通过这一概念,斯金纳也就能解释习得的行为是怎样消退 或彻底消失的。一种行为被强化后,强化物若不再出现,那么 这一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将慢慢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种压抑 过程被称做“消退”。 斯金纳箱(Skinner box)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二)行为改变技术的关键点 当家长想培养孩子去做某种行为时,可以在他的行为之后安排一种增强物,使那种行为或习惯容易建立起来。增强最好是立即的,也就是说,期望的行为发生之后,立即予以增强。有时不得不延迟时,在增强时要提醒他当时的行为。增强物要是孩子珍惜且喜欢的。 复杂的行为可分成几个步骤来养成。 1.行为塑造法:将一项行为细分为许多细小的动作,逐步增强,以达成行为的终点。 2.刺激的逐步消褪:为帮助孩子某个行为的发生,父母亲可用一些引发的刺激,然后渐渐减少,最后由孩子自己完成整个行为反应。 二、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 (一)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的含义 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父母亲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的关键点 推可思(Rud01phDdekurs)提出了民主的训练的一套策略,主要有以下6点: 1.行为都是有原因或目的的,不是无由来的: 2.必须从社会环境中去了解行为。 3.由不良行为的目的,可以说明其行动: 4.要了解孩子的行为,父母必须了解他对那事件的解释。 5.归属于某个社会团体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 6.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计划,以引导其行为, 即使这个计划的决定是基于错误的解释。 孩子非期望行为的目的与父母可选择的行为反应 孩子的错误信念 孩子的目的 父母可选择的行为反应 只有我受到注意或受人服侍时,我才有归属感 引起注意 尽可能漠视它,注意那些孩子不在意的期望行为,避免过度代劳。提醒、处罚、奖赏、哄骗与代劳都是过度的注意。 只有我处于控制、主管的地 位或没有人可以管我的情况下,我才有归属感。 争取权利 从冲突情况中退出,向孩子说明他的协助与合作,以帮助孩子知道了解争执或屈服只会提高孩子 对权力的渴求。 当我觉得受到伤害时,只有反击,我才有归属感。我不可能被人爱。 报复泄愤 避免有受到伤害的感受;避免处罚或报复;建立信任的关系;让孩子明白自己他是父母深爱的宝贝。 只有说服别人相信我一无所能,我才有归属感。我是无能的,我也是无助的。 表现无能 为力,自暴 自弃。 停止所有的评语?鼓励任何一个正向的努力。即使只是小小的努力;注意他的优点,千万不要可怜他也不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