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克德尔米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

2000 艾伦·格雷厄姆·麦克德尔米德爵士(英语:Alan Graham MacDiarmid?ONZ,1927年4月14日-2007年2月7日),著名化学家,具有美国和新西兰双重国籍[1][2][3]。由于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贡献,麦克德尔米德与艾伦·黑格、白川英树一起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艾伦·麦克德尔米德 Alan MacDiarmid 出生-1927年4月14日 新西兰马斯特顿 逝世-2007年2月7日 美国费城 居住地-美国费城 国籍-新西兰、美国 研究领域-化学 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56-2007) 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2002-2007) 吉林大学(2004-2007) 母校-维多利亚大学学院(学士、硕士)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博士) 剑桥大学(博士) 著名成就-导电聚合物 人物生平 麦克德尔米德出生于新西兰的马斯特顿, 1943年,16岁的麦克德尔米德通过新西兰大学的入学考试,进入维多利亚大学学院(Victoria University College)学习。1944年,他开始在化学系实验室给教授充当助手,从此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无需家里的资助。1947年,完成学士学位后,麦克德尔米德在维多利亚大学学院获得实验员职位,指导本科生进行实验,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于1949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文章。1951年,以优异成绩完成硕士学位后,麦克德尔米德未成功申请到剑桥大学的奖学金,但获得了美国国务院颁发的富尔布赖特奖学金,得以前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在威斯康星大学期间,麦克德尔米德师从诺里斯·霍尔教授,研究无机化学,于1952年和1953年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他又获得奖学金(New Zealand Shell Graduate Scholarship)资助,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硅氢化物,师从H. J. Emeléus教授,于1955年取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从剑桥大学毕业后,麦克德尔米德到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短暂任教,随后于1956年转投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副教授。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50年,直到逝世,期间于1964年升任正教授,1988年被聘为“布兰查德化学教授”(Blanchard Professor of Chemistry)。[7]2002年,麦克德尔米德加盟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纳米技术研究所,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但仍保留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职务。从1994年起,麦克德尔米德与中国吉林大学长期保持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他于1999年被聘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2004年起被聘为吉林大学教授。2001年11月12日,中国高校首个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吉林大学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揭牌,麦克德尔米德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任主任。他还积极推动新西兰麦克德尔米德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以及中国三峡大学艾伦·麦克德尔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的建立。 麦克德尔米德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与研究导电聚合物,即导电塑料,也正是凭借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他与艾伦·黑格、白川英树一起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1973年,他开始研究(SN)x,即聚氮化硫,一种具有金属导电性的聚合物。1975年,他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教授期间,有一次到东京工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白川英树向他介绍自己合成的银色膜状聚乙炔。麦克德尔米德随即邀请白川英树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他们尝试通过增大聚乙炔的纯度来提高它的导电性,实验结果却与预期相反。联系到之前在聚氮化硫中加入溴可将导电性提高10倍,这时他们意识到,聚乙炔里的杂质可能起到搀杂剂的作用,从而提高聚乙炔的导电性。因此,他们向聚乙炔中加入了溴,很快在室温下就将导电性提高了数百万倍。他们又与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的艾伦·黑格进行合作,进行物理性质方面的研究。他们三人合作的研究成果拥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蓄电池、电磁屏蔽、防静电扩散、抗腐蚀、弹性塑料晶体管和电极、电致发光聚合物显示等。 麦克德尔米德长期致力于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尤其是在聚乙炔和聚苯胺的合成、化学性质、搀杂、电化学特性、导电性、磁性、光学性质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工作。他单独或与人合作发表了大约600篇学术论文,申请到25项专利。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