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素材一材多用概要
* *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的技巧 1、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 “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但不是强扭!!) 尽量找出材料与话题的联系 例1:“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 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们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吗? 在他记忆中有什么呢?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而且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 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 (98卷——以“坚韧”为话题) (99卷——“假如记忆能移植”) (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02卷——“心灵选择”) (03卷——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呢?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吗? 2、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 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每个材料,事实论据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明各种不同的论点。 我们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计。 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2:伟大导师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写完了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资本论》。每天清晨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门。在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伦敦冬天阴冷,马克思一边读书,一边抖动身子来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门汀下磨出了“马克思脚印”。为了节省时间,他有时连午饭都不吃。长期的坚持,终于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 可以论证哪些论点? 拼搏、奋斗是成功的原因; 坚持不懈是胜利的保证; 珍惜时间是事业上前进的关键; 不断的积累是辉煌大厦的基石。 如果想用它证明上述某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扩张一点。 3、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或是稍微调整角度。 A.? 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 例3《薛谭学讴》: ????? (薛谭拜秦青为师学习唱歌即“学讴” ,还没有将技艺学到手,就以为差不离,要离开去闯天下了。秦青也不阻拦他。送他上路时,秦青唱了一首歌,歌声响彻云霄,连天上行走着的云也停止不动,被歌声牢牢吸引住了。这时,薛谭才知道自己与师傅在唱歌方面的差距,于是又留下了,而且一直都不敢提离开去闯天下的事了。) 身教胜于言教(顺藤摸瓜) 技艺无止境 学习时态度要虚心 教是为了不教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否定 写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的话题作文来。(另辟蹊径, 即小示大) 注意: 需说明的是,同一材料的多用, 是指在不同的作文中运用—— 不是同样照搬, 而是 要据不同的话题要求 而作出相应的变化的。 如要用《薛谭学讴》来写关于“身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秦青如何通过自己唱歌这一“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的; 要用它来写关于“技艺无止境”方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薛谭正是认识到了师傅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的; 而要用来写学习时态度要虚心方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的学习态度,尤其强调后来的虚心。 示例:读下面全国近年各地的高考考场作文题。 1)、《良心》???? (02年高考湖南) 2)、《面对选择》 (02年高考广东) 3)、《留给明天》? (05年高考天津) 思考: 这几道题话题相同吗?角度呢? 假如只有一个材料,该如何来写? 如屈原事例。 [例一]??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20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良心》) [点拨] 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表述上变换人称,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例二]?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