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柔及
宋明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柔及 【摘 要】儒学作为官方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然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以来,虽有一些细微的发展,却没有出现兴盛之势,但是到了宋朝却出现了二期儒学――宋明理学。为何理学会在军事上不强胜、地域上不广阔、民族问题上不统一,且还有积贫积弱之称的宋朝兴起?为何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融入理学思想?这是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宋明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68-02
一、 理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轨迹
(一) 何谓理学
理学,学术界对于其概念有一致的解释,即自宋以来把理气、心性等哲学问题作为讨论焦点的一种思潮,主要研究本体论、心性论、认识论三大问题,又称之为“道学”。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泛指一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焦点的思潮,其中有几个不同的学派,从狭义上来说,则为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学说
(二)理学的发展轨迹
理学于北宋开始逐渐兴起,南宋时达到顶峰,自南宋以后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开始逐渐衰落。具体而言,理学的发展是以对道、佛两教的批判为初始的。“三教合一”的政策,使佛道两教与儒学开始并驾齐驱,正是由于佛道两教的繁荣,一些高瞻远瞩的儒学者内心的危机感油然而生。一些儒学者认为佛道吹鼓人们修行、修建庙宇,这不仅违背了忠孝之道,使人们的行为超越于礼法之上,还劳民伤财扰乱社会秩序。而另一些儒学者却主张儒释道共同发展,它们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甚至有儒者支持借鉴佛、道形而上的理论来完善儒学,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新的政权的成立需要有一套强大的理论体系作支撑,新儒学趁机发展起来而佛道两教理论日渐衰落。北宋政治革命家范仲淹、欧阳修等大力提倡儒家学说,认为应该将儒家经典作为治国理家的根据,还出现了胡瑗、孙复、石介,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时至北宋中期,理学思潮一步步形成,并在当时的思想潮流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学术派别,如北宋时期周敦颐提出的濂学、邵雍主张的象数学、张载力争的关学、程颐程颢高唱的洛学等等,南宋时期朱熹的闽学、陆九渊的江西之学,明中期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其中,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最主要的两大学派
二、 理学在积贫积弱的宋朝兴起的原因
(一) 宋朝商业相较繁荣
宋朝在与金辽西夏的作战过程中,由于统治者谨记前车之鉴畏惧将领叛变,实施将帅分离的政策,致使士兵战斗力低下,败多胜少,再加上统治者自身厌恶战争,所以采取赔款方式以换来和平。统治者深知农业束缚农民,其本身并不能增加高额利润,能够大幅度增加利润的在于商业是否繁荣,故而对商业采取了较往朝宽松的政策,商业在此情况下出现空前繁荣之势,由张择端大师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对宋朝商业繁荣的真实记录。据史记载,宋朝当时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占据世界的80%,现今美国如此强盛也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北宋在与辽征战四十年后缔结澶渊之盟,对其赔款,规定每年宋给辽岁币银30万两、绢20万匹,但是这一赔款金额仅仅是北宋两个县的年收入。由此可见,宋朝经济实力之强。诚然,商业的繁荣带动文化的兴盛,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两项诞生于北宋,唐宋八大家北宋独占六席,新的哲学思潮应运而生
(二) 政治思想宽松致使私学兴盛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深知藩镇割据的危害性,于是吸取教训,不轻信武官,由此宋朝就形成了重文轻武之风,宋太祖不但杯酒释兵权为统治者常怀仁慈之心做了榜样,还留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的祖训,凡尽心进言者不会因为冒犯而定罪。所以宋朝的政治思想、文化氛围是比较宽松的,宽松的政治自然会激发有思想者的迸发。进而,重文轻武之风由上及下,宽松的政治氛围也促使宋代私人讲学之风极盛。再者,安史之乱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一些儒学者为了逃避战乱,远离是非之地,纷纷选择在山林开馆受学。此等私人讲学以修身为主,甚少谈及政治,提倡经义研究,重视道德教育,合乎理学之求,为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相较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
(三) 佛道兴盛冲击儒学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两教迅速传播,凭借自身理论及修道的大众性吸引了众多信徒,佛教尤其受到信赖。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儒学形成了挑战。史书记载,唐朝佛学发展达到高峰,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此种局面,对儒家士大夫们敲醒了警钟,儒家伦理纲常受到佛学冲击而沦落,使他们痛心疾首,面对佛教发起的挑战,使他们极为愤怒,面对华人民族文化自尊自觉意识的丧失,使他们非常惶恐,正是佛教的刺激,激起儒学者重兴儒学。因此,唐宋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