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列(zu)
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学习,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思考、交流、观察、分析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________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___.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_____),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注】从数列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显然数列和数集有本质的区别.2.数列的记法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可简记为{an}.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3.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a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的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并确定是第几项.例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2,3,4;(2-1,1,-1,1;(3)1,3,5,7;(4)2,4,6,8.答案: 例二.下图中的三角形称为谢宾斯基三角形.在下图五个三角形图案中,着色的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5项,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答案:例三.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7,15; (2)1,-1,1,-1,(3) 9,99,999,9999; (4)7,77,777,7777;课时训练1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则等于( ).A . 1 B .2 C. 3 D. 0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2,-2,2,-2 (2)3,9,27,812.1 数列的递推公式(第2课时)学习目标: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1.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下数列:3,5,8,13,21,34,55,89,递推公式为:a1=3,a2=5,an=an-1+an-2(3≤n≤8).2.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①有穷数列: ;?②无穷数列: .?(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①递增数列: ;?②递减数列: ;?③常数数列: ;?④摆动数列: .?例1.设数列{an}满足an=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解:由题意可知,a1=1,a2=1+1=2,a3=1+2=3,a4=1+3=4,a5=1+4=5.例2.已知a1=2,an+1=2an,写出前5项,并猜想an.解:a1=2,a2=2a1=2×2=22,a3=2a2=2×22=23,a4=2a3=2×23=24,a5=2a4=2×24=25,观察可得an=2n.例3.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1)a1=0,an+1=an+(2n-1)(n∈N*);(2)a1=1,an+1=(n∈N*);(3)a1=3,an+1=3an-2(n∈N*).解:(1)∵a1=0,a2=1,a3=4,a4=9,a5=16,∴an=(n-1)2;(2)∵a1=1,a2=,a3=,a4=,a5=,∴an=;(3)∵a1=3=1+2×30,a2=7=1+2×31,a3=19=1+2×32,a4=55=1+2×33,a5=163=1+2×34,∴an=1+2×3n-1.课时训练2已知数列满足,=1,则=2.数列满足:, ,数列的前项积为,则( )A.B.C. D.2.2 等差数列(第1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