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设计论文大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辊道窑设计论文大学论文

原始资料的收集 一.设计任务:年产200万㎡大颗粒砖辊道窑。 二.原始资料的收集: 坯料组成(%)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灼减 69.5 16.4 0.83 0.46 0.88 1.49 6.18 4.26 产品单重:14.72kg/件,产品规格:650×650×10mm 入窑水分:〈1% 产品合格率:95% 最高烧成温度:1250℃ 燃料:发生炉煤气 CO H2 CH4 O2 CO2 N2 Qnet 25.0 15.0 2.4 -- 6.2 51 1400KJ/Nm3 年工作日:310天 烧成制度 : 温度制度烧成周期:50min最高烧成温度:1250℃各带划分:各段温度与时间划分如下表: 名称 温度/℃ 时间/min 升降温速率/℃?min 长度比例/% 窑前段 室温—250 6.7 34.33 13.4 预 热 带 250—500 6.3 39.68 29.8 500—600 2.5 40 600-1050 6.1 73.77 烧 成 带 1050- 1250 8 25 19.4 1250保温 1.7 - 急冷带 1250-700 4.7 -117 37.4 缓冷带 700-400 8.6 -34.89 快冷带 400-80 5.4 -59.26 累计 - 50 - 100 (2)气氛制度:全窑氧化气氛 (3)压力制度:预热带—40~-25Pa,烧成带〈8Pa。 1.窑体主要尺寸的确定 1.1 内宽的确定 窑内宽为窑道内两侧墙间的距离,随着辊子材料质量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辊道窑的内宽有进一步加宽的趋势。增加辊道窑的有效内宽可以提高产量、降低能耗。 1.1.1 初步确定内宽 在确定窑的内宽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辊子长度、窑墙厚度、还要考虑水平方向温度的均匀性等因素。根据产量,所用的燃料,窑内传热等因素,粗略确定内宽的尺寸,设计为B米,半成品的尺寸为650×650×10mm,制品的收缩率为10%。 坯体尺寸=产品尺寸/(1-烧成收缩)=650/(1-10%)=722mm 两侧坯体与窑强之间的距离取150mm,设B=2.5m,根据所定内宽B,计算宽度方向坯体排列的块数为 n=(2500-150×2)/722=3.04,确定并排3块。 1.1.2 确定内宽 窑内宽B=722×3+150×2=2466mm,取2500mm。 1.2 窑体长度的确定 1.2.1 窑容量及平面利用率 窑容量: ----------------年产量 (米2 /年); t ----------------产品的烧成周期(小时) k -----------------烧成成品率(产品合格率)(%); T ----------------年工作日,天/年; 故Ny=(2000000×50)/(310×24×60×95%)=235.81 (㎡/窑) 由于进窑之前砖是紧密排列的,故从窑前计算每列砖距为0,则装窑密度: g=每米排数×每排片数×每片砖面积 =(1000÷722)×3×0.65×0.65=1.76(㎡/每米窑长) 窑长L=N/g=235.8/1.76=134(m) 1.2.2 窑体有效长度的计算 利用装配方式,由若干联结而成,设计单元模数:每节长度为2000mm,节与节之间联结长度为8mm,单节长度为2008mm。 因此,窑的节数=134÷2.008=66.7节,取67节。 则实际窑的有效长度为:2088×67=134536mm 1.2.3 窑体各带长度的确定 辊道窑预热带占窑总长的46%~48%,烧成带占总窑长的14%~16%,冷却带(包括过渡段)占窑总长的36%~38%。 窑前段:取9节,长度=9×2088=18072mm,占13.4% 预热带:取20节,长度=20×2008=40160mm,占29.8% 烧成带:取13节,长度=13×2008=26104mm,占19.4% 冷却带:取25节,长度=25×2008=50200mm,占37.4% 冷却带又分为急冷带、缓冷带和快冷带,各带的划分如下: 急冷带6节,缓冷带12节,快冷带7节。 1.2.4 辊道窑窑头、窑尾工作台长度 窑头工作台是制品进窑的毕经之路,也是使制品整齐有序的进窑的停留之处。窑头的工作台不宜太长,只要能满足要求即可,根据经验取值为3.3m。 窑尾工作台是烧成后的产品从窑内出来,再经过人工检验产品的部位,由于出窑产品温度一般高达80℃,所以窑尾的工作台不宜太短,目的是使产品有足够的时间冷却,根据经验取5.4米。 1.2.5 窑体总长度的确定 窑体总长度=134536+3300+5400=143236mm 1.3 窑内高度的确定 辊道

文档评论(0)

f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