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烟花三月下扬州 □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 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 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选自《中国小说》,有删节)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选出诗句后,首先需要判定的是该句在原文一次或多次出现的位置,是在标题,还是在开头、结尾,还是在中间过渡段。结构位置锁定了,其结构作用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了。具体答题时,在考虑诗句对上下文及全篇在结构上的作用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在所属自然段的位置及作用,力求答案要点完整。 答案: ①“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 ③“秋尽江南草未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任选两处作答,意思答对即可。) 1.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 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就不同。 2.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2)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3)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3.有意识地运用答题模式 开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映衬)了……。 中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与上文(下文)……相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技巧归纳] 揣摩某个语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的题目。考生解题时的难点是,解答语段的表达作用类试题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有没有理想的思维模式;如何才能把答案写得准确而完整,不遗漏任何要点;等等。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可以用“三个想想,面面俱‘观’”来概括。 “三个想想”即想想结构作用,想想表达技巧,想想表情达意,从而做到“面面俱‘观’”,多方面作答,使答案准确而完整。“想想结构作用”要求考生考虑到引领下文、铺垫照应、行文线索、篇末点题等常见的作用;“想想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考虑到比喻、拟人、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以小见大、烘托、对比、反衬等常见的表达技巧;“想想表情达意”要求考生考虑到该语段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主旨情感等 。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2.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