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概念.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庸》首章,初步把握全书义理的总纲。 2.初步了解“中庸”的内涵,感知 “中庸” 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探讨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从而丰富人生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等。 《中庸》一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最难理解,二是容易误读。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中庸》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另一方面,《中庸》当中的“中庸”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遭遇到了不断的误读。 二、“中庸”释义 1.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 “中庸”的含义。 2.名家的解读。 ◎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郑玄:“庸者,用也。” 三、走进中庸 (一)疏通文脉????? 朗读接龙,疏音义。 ????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情况,订正字音释义。 概括段意,理文脉。 ?段意:“中庸”释义——“中庸”之于君子、小人的表现——“中庸”至高无上,民鲜能久——世教不行,“中庸”衰落——“中庸”之“三达德”——“中庸”之“九经”——“中庸”之至诚尽性 思路:何谓中庸?——中庸的意义——中庸的原则 ????要想了解《中庸》这本书的内在价值,首先就必须了解“中庸”二字的具体涵义。 (二)深入探究 1、中庸的涵义: 为什么子思不开门见山解释什么是中庸,而是从性、道、教娓娓道来? 此开卷第一章,是《中庸》全书的总纲。?开篇从人的自然禀赋叫“性”,顺着本性行事叫“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在这一过程中,“道”是不可片刻离开的。所以自身的修养必须谨严格遵循“道”。在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谈及中庸的内涵。因为中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子思对中庸是如何定义的呢? 子思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个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中是平静淡然的,叫做中,这是人的本性;喜怒哀乐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原则,这就是和。 春秋末期的晏子以烹调设喻:“和,如羹焉,水火醯醢(xī?hǎi)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和”就像烹制羹汤一样,用水、火和各种佐料来烹制鱼肉,掌管膳食的人去调和,再努力去达到适口的味道。味道淡了,或味浓了,随时调和,君子吃了就会感到满意,大到君臣治国,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常常用“调和鼎鼐”一词来形容治国,鼎鼐就是煮肉的器皿。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就是只有每种原料都适得其“中”,才能使由各种原料组合而成的羹适得其“和”。这就是中庸思想内涵“恰到好处”“因中致和”。 阅读第2章,思考:好好先生“一团和气”是中庸“因中致和”思想的奉行者吗? ???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而时中”,“小人无忌惮”。 君子言行时时处处符合原则,小人则无所不至。好好先生的“一团和气”则是毫无原则的和稀泥。 好好先生:毫无原则和稀泥。 中庸之道:遵循并坚持原则。 ??正因为“中”是“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道”,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所以孔子评价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是能否遵循“道”,严格遵循“道”那就能达到最高境界“中庸其至矣乎!”才会感叹“民鲜能久矣”。为何“民鲜能久矣”那是因为孔子意识到世人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所以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曰: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常也。 ????纵观先贤对中庸内涵的解读,概括为:因中致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遵循并坚持定理(准则)中庸绝不是平庸而简单的中点,而是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思想观念:对正确而普遍的真理不偏不倚的追求。 ????既是一种观念,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那么要想达到如此高深境界该践行哪些原则呢? ??2、中庸的主要原则 朗读第20章,找关键句。(“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如何解读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天道是诚,人人都拥有天命所赋予的“性”,但是,诚性虽然人人具有,但并不是人人都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即不经过个人努力而自发地实现,所以在追求诚的过程中,自身的努力,自我的完善就非常重要。这就回应了第1章纲目中所强调的“故君子慎其独也。” “择善固执”是纲,选定美好的目标而执著追求。也就是《荀子?劝学》里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目的,是追求的手段。“弗措”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态度,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笨鸟先飞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