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1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2009
OFHEBE!NORMAL andSocial
JOURNAL SciencesEdition/ V01.32NO.1
第32卷/第1期/ UNIVERSITY/Philosophy
华裔汉族庶民墓园格局探讨
方祯璋1,吴传威1,赵家民2,董心平2.
(1.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土木与防灾研究所,台湾台北,2.南华大学环境管理研究所,台湾嘉义)
‘ 摘 要:“慎终追远”是汉民族千百年来特另4重视的礼教传承.除了表现在文化、教育之外。更在祭祀礼仪
上演化出繁复的祭拜模式,并透过仪武让后人不能或忘祖先渊源。此一特殊的文化传承,除可从宗教仪式、
史书典籍、民俗信仰得知之外.还可由而追溯华裔汉族自宋朝之后.因朝代更迭导致族群迁移的过程中,为了
强化后世子孙对先祖的认知所发展出的独特的祖坟建构方式。由于时代观念、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政治因
素的冲击,传统墓园逐渐被新式公墓取代。原有建构技术及精致的石雕技艺和文化内涵亦由而次第消失。为
能保留这些传承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本研究进行相关资料的搜寻。并将其记录、整理、量化,期望能对文化
保存有所帮助。
关键词:条祀礼仪l华裔汉族;传统墓园}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9)01-0132-06
相关典籍资料搜集困难。
引言
(二)经济转型传统产业式微,匠师培育产生断
华裔汉族将“死后的未知世界”视为生命的延 层,且因外来文化、宗教影响墓园格局亦随之改变。
伸,而坟墓则为祖先过往后的居所,建构良窳会影响 (--)“捡骨、迁葬”的习俗造成原有坟墓的销毁:
祖先对子孙的庇佑及家道兴衰。除此之外,为了克 A、台湾原住民为南岛语系,原本就有捡骨祭拜
尽孝道及彰显家世和身份地位,所以在墓园的建构 的习俗,早期闽、客等汉民族迁徙来台大多与其通婚
上,通常会比照现有的居家格局甚或更为用心地兴 而沿袭此习俗。
建祖坟,由而传承下许多值得保存的庶民文化、历 B、早期移民子女将父母暂葬台湾,还乡探亲时
史、艺术创作遗产。然而在大陆由于(1966)年文化
将骨骸以瓮装背返祖茔安葬。后因日本据台(1895
大革命“破四旧”的影响,所有传统庶民墓园大多摧 ~1945年)以及两岸分治,迁葬风气已然消失,但是
毁殆尽,只剩少数大型的帝皇陵寝,官、侯墓园或偶 捡骨习俗仍然存在。
然发现之古墓作为文化样板。而在亚洲地区包括泰 C、所谓“十年风水轮流转”的风水信仰,由而演
国、马来西亚等地,虽然尚留存极少数早期汉族古 化出未成年死亡者“简葬”不捡骨,成年死亡者五~
墓,但并未被特别重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台湾 七年、青壮年七~九年、壮年八~十年捡
地区还存有较多的传统墓园并保存得相当完整,亦 骨[1](P53~6D,年龄愈大死亡者捡骨的时间也就愈晚,
因而成为能深入研究华裔汉族庶民坟墓的地区。 这种另外择地“吉葬”借以庇荫子孙的习俗,成为独
特的殡葬方式。亦因此除了高寿亡者且后代子孙也
一、研究缘起
生活安稳之外,就较无法长期存留。
然而,殡葬文化在台湾亦有逐渐式微的隐忧,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