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_小抄的.doc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摄影_小抄的

感光片的发展有方面:感光物质、片基。 1800年,英国人韦奇伍德拍摄了“树叶”。感光物质:硝酸银。片基:皮革。这张照片无法显影和保存。 第一张永久性照片: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窗外的景色》,也叫《鸽子窝》。曝光8小时,这种拍摄被称为“阳光拍摄法”。感光物质:沥青加上熏衣草油。片基:铅锡合金板。 卡罗摄影术:1835年,由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研究发明,1840年获得公认。方法:把氯化银或硝酸银涂在纸板上,放入相机,拍成负像,通过一定装置在阳光下获得正像(用感光纸作感光板,拍出负像,然后印出正像)。他还发明了固定影像的方法。 摄影术诞生:1839年8月19日,银版摄影术为法国政府购买并公布于世。发明人:巴黎舞台美术设计师达盖尔。 摄影术的最初概念:以光的作用产生永久影像。此方法由尼埃普斯最先提出并向达盖尔提供。 银版法:把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熏以水银蒸气,再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形成永久性影像。是摄影术诞生的标志。 溴化银明胶干版法:英国医生、业余拍摄家杜克斯1871年发布。与以前感光材料相比,感光能力显著提高,最高拍摄速度可达1/25秒。此法公布后,真正揭开了拍摄术流行和大发展的序幕。 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第一张新闻照片:1842年5月5日,比鸥乌史特尔茨纳拍摄的《汉堡大火废墟》。 人类社会首次用摄影记录重大事件:1855年,英国皇家摄影协会创始人罗杰芬顿,带着700块玻璃板拍摄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场面。 1884年,发明胶卷。 1924年,德国技师巴纳克研制的小型135莱卡相机面世。 照片传真系统诞生:1902年,照片传真系统诞生。1910年,欧洲报界能常规地交换照片。照片传真的诞生,进入了真正的“新闻摄影时代”。 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以照片为主报道新闻,仅符以简短的文字。 《决定性瞬间》:1952年,法国画家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一书,提倡“抓拍”。布列松1949年1月在《生活》杂志发表专题新闻摄影《北平最后一瞥》,共26张照片,展示了北平解放的部分画面。 1936年,美国《生活画报》首创了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形式。 1942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 1856年,伦敦大学开设新课程“摄影技术”。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56年,荷兰3位摄影家发起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1957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举行一次。 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 李少穆: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供职于上海《神州日报》。 王小亭:著名照片有《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1937.8)。被认为是美国1855—1960年发表过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邵飘萍:1923年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次提及“新闻摄影”,并把它列为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胡伯洲:1936年,我国最早提出新闻摄影的定义: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照片。 第一章针孔成像与镜头成像差别:摄影感光需要一量的光线,针孔大,影像变虚,针孔小,无法获得充足光线;镜头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把镜头制成一个具有凸透镜效果的能聚光的光学透镜,通过聚光,获取摄影感光所需要的光线的量;照相机镜头能使得景物影像汇聚于焦点平面,形成清晰影像。 镜头的作用: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也就是汇集来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都自发光体的光线,并使被摄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潜影。 物距: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 像距:从镜头中心到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像距; 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等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距离相等时,焦距长成像大,焦距小成像小。 共轭关系: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的关系。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 共轭关系决定了定焦距镜头在不同距离拍摄时,物距大,像距小,影像也小;物距小,像距大,影像也大。镜头成像原理:凸透镜聚光成像。 取景器:观察被摄景物的装置。作用一是观察被摄景物;二是用于界定被摄景物的范围;三是用来确定对景物的取舍和安排画面的布局。 镜头通光量——与光束直径成正比,与焦距成反比。 光圈:能根据外界光线变化来调节通光孔大小的装置。 现代相机光圈口径是可变的。可变的口径叫“相对口径”。大小用系数表示。 有效口径:镜头的最大相对口径或称镜头的感光力(镜头最大通光能力),它决定着镜头成像的明亮程度。它的比值越大,感光力越强。 相对口径:可变的镜头口径。大小用f表示。f系数=焦距/相对口径。f系数的标法为:1.22/2.8/4/5.6/8/11/16/22/32/64  这种标法的特点有3点:1)数字大小与相对口径大小成反比;2)每相邻两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