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商业伦理缺的失.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商业伦理缺的失

浅谈中国商业伦理缺失 ——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2012级对法创新班 姓名: 林娜 学号: 2012405142401 摘要:“民以食为天”,而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本文从商业伦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频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关键词:食品安全 商业伦理 政策建议   从注水肉、地沟油、合成猪血、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毒豇豆、染色馒头;从吊白块、敌敌畏、苏丹红、本地黑,到三聚氰胺、洗虾粉、一滴香,不停接受的“新鲜名词”让中国人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为什么各种恶性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呢?   一.政府有关制度及其行为的伦理失误   近年来食品行业频频发生三聚氰胺风波、奶粉“早熟”风波等等,无一不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但几乎在每一起重大事件中,相关政府部门的“出手”总是迟迟不见,既不能立即出来辟谣发布权威信息,也没有立即宣布查处或叫停相关产品,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更没有总结出前车之鉴,结果事件无论真假,往往给社会民众造成心理上的重创,以致出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负面心态。   可以肯定,如果政府监管及时有力、准确有效、坚持从道德层面到法律层面均可追究责任的话,往往会对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相当大的威慑力。但在法律和制度都是属于“补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前置预防的效果却不理想。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治本。而唯一可治本的东西,往往又被忽视,那就是商业伦理。   二.食品企业商业伦理的缺失   我国是一个缺少商业伦理传统的国家,古代长期处于“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近代又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后我们又经历了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提到商业或商业,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就是“无商不奸”、“ 无商不恶”、“商场如战场”。   食品企业商业伦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新闻媒体的商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失衡   近年来,一系列损害公共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而引爆一个个在食品行业中存在已久的定时炸弹的,几乎都是媒体。但是,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上,也存在不少缺陷。如有些媒体单纯报道事件本身,不对是将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消费者认清事件的危害性和危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误导作用。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对食品安全事件应该报道的不报道,一味地隐瞒事实真相,甚至把坏的说成好的,结果天灾变人祸,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这些年来传统媒体由于走向市场化后的生存压力,许多传统媒体已经自动放弃了责任,要么一味为良莠不齐的企业鼓吹代言,要么故意炒作、甚至断章取义地故意放大某些事件,比如将含有微量二恶烷直接说成是“致癌”,以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其生存环境更为混乱和恶劣,许多公关公司都把网络营销和“删负面帖”发展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这甚至成为了行业中的“潜规则”。   四.建立商业伦理的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心态,就必须正视我国商业伦理的严重问题。实际上,加强商业伦理建设,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   商业伦理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具体而言离不开以下“四种角色”:   1.倡导者——媒体   目前的舆论环境几乎是成功一元论。多大的企业规模,多少的销售利润,多少的企业市值,都成为衡量一个商业体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论他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要成功建立商业伦理,离不开舆论的引导,我们应当有效利用媒体和舆论的正面力量进行商业伦理的倡导。   2.培育者——教育机构   一个过度商业化的社会,很多人包括很多企业家脑子中却没有商业伦理这回事。“轻商”的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使得商业伦理认识是完全缺失的;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即使是商学院,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等,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显然,商业伦理的培育已经必须提上教育议程。   3.管控者——政府   道德还需法律的红线管控。监管体制的及时完善、及时跟进,法治社会,事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让监管制度化、透明化,尽量不让那些无良商人钻到法律的空子,给消费者更大的信心,才能为商业伦理的回归提供一片良性的土壤。   4.践行者——企业家   企业家是这个链条最后的一环,如何真正去遵循商业道德,并落到实处,如何真正从消费者处着手,为消费者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做一个有良心的商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商人,应该是每一个企业家的自我追求和自我要求。   只有在一个商业伦理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企业之间才能建立互信机制,才能以竞合方式实现长久发展,中国社会要商业化,但绝对不应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