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精神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doc
国学精神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摘 要: 几千年一脉相承的国学精神以其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而光彩照人,灵性萌动。用国学精神合奏时代脉搏,不断产生的共鸣能够深化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扫除心灵的迷障,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新风采。
关键词: 国学精神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一、国学与国学精神
(一)国学及其功能
“国学”一词,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传授学术与文化。《周礼?春官?乐师》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在汉朝称“太学”,明清之际称为“国子监”。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学者为了把中国之学同西方之学区别开来,便创造出“国学”这一概念,旨在与“西学”相对应[1]。自此,对于国学之概念,产生了各家说法,有说“一国固有之学”,有说“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有说“国,指中国;学,指传统的学术。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学术及相关的文化”。[2]也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而“国学”只是传统的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全部,因为其中还有不属于“学”的精神文化)[1]。故此,有学者认为:国学,首先应该是指作为“国魂之所系”的义理之学,即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得到表述的义理之学[3]。方克立先生提出: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新国学是实事求是之学,也是与时俱进之学[4]。可以说,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积淀和传承,蕴含人类人文科学精神的精华,闪耀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光辉。国学,已经不只是学术上要讨论的概念问题,而是与时代同步、与日月并明、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的智慧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学功能的发挥,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国学是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资源;(2)增强民族成员对民族的自我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5]。
(二)国学精神
国学精神就是民族魂。民族魂的主要内容就是儒释道三家,而三家中尤以儒家为代表[6]。正是这种民族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旺盛生命力,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总能绝处逢生,绵延不绝,今天正显示出从未有过的美好发展前景。这种民族魂,也是人间正道,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国学精神对社会精英来说,是修内圣外王之道;而普遍的意义是教育人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安身立命,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和人生观。
关于国学精神,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楼宇烈先生有个大型专题讲座:《国学精神――中国的品格》。国学精神及其载体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和谐社会理念相契,与时代脉搏相合,与人生价值和意义相融共生,可以引领当代大学生的内在追求和核心价值观并与之共鸣,既是一种精神,又包含无穷的智慧。
国学精神简言之就是如上所述:中国的品格、民族魂。若要具体描述清楚,则非笔墨所能行,只能兹举一二。
例1.《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例2.儒家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例3.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天下柔弱,莫过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例4.《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总结为“人天同构”、“人天同类”、“人天同律”和“人参天地”[7]。
例5.《礼记?中庸》:“博学之,慎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例6.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例7.《六祖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例8.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例9.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例10.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儒家所倡导的“德治仁政”治国理念,道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哲学思想,法家所主张的“信赏必罚”的管理方略,墨家所宣扬的“兼爱交利”的文化精神,兵家所阐发的“避实击虚”的行为科学等,都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普遍民族心理和宝贵的历史财富[3]。
国学反映着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推动着国学,引领着国学[8]。国学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原动力。
二、国学精神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迷失
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高动态背景下,社会经济呈现出多重复杂性,人的思想行为纷繁多变,内心上的矛盾冲突多元化。西方思想潮流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加剧了这种思想精神领域的迷茫和孤独无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活水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