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钲及从钲诸字考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周古文钲及从钲诸字考释

商周古文钲及从钲诸字考释 李义海 (信阳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 商周古文 、 、 、 诸字,学界或缺释无说,或释为“工”“贡”若“城”,该文考释出它们都是乐器钲的 象形字并发现了钲字的异体群落,释出钲及从钲构形的十八个古文字形体,解读了“钲典”、“新钲”、“ 人”和“ 者”四个短语,解决了所见商周古文“钲”字以及从“钲”诸字的意义、取象和释读问题。 关键词: 钲; 考释; 辞例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晚周货币文字中的 、 ,与三晋“新 ”布上的 ,古文字学界释为“城”字。汤余惠先生用它与 《中山王鼎》铭中的“城”字作结体比较,以为这些字,“以《说文》的说法”,“当是从土省、成省声。” [1](P10) 今按,这种考释虽然有辞例可依,释读的结果也文从字顺,但却令人十分困惑:首先,尽管既省 形又省声的形声字在战国文字中确有其例,但在《说文》中却无迹可求,因此,汤先生所说“以《说 文》的说法”,实在让人感到不知所出;第二,这些文字在结体上与“城”字无涉而与商代文字无异, 它们以及由它们构成的众多合体字,又该如何考释;第三,在形声字已占据文字主流的战国时代,人 们为什么舍弃当时已经通行的“城”字不用,偏偏使用这些远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过的形体呢?因此, 这些字,实在大有重新检讨的必要。 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商周时期 、 和 以及从之构形的众多古文字乃至它们所在的文句 进行综合考察。 虽然如此,学界的考释也提示我们:它们与“城”,要么音近通作,要么义近互换。 ⒈ 释 、 、 、 殷商甲骨刻辞中的 ,或省作 ,或倒作 ,有两种用法: [01]乙酉卜,王贞:余孽朕考 , 我难?(《前》四·46 ·一,《通》521 重) [02]贞:旬无祸?在四月。甲戌 典,其 彡?(《后》下·20 ·七,《通》301 重) [03]癸未卜,王在 贞:旬无祸?在六月。甲申 典,其 彡 ?(《后》上·10 ·九,《通》302 重) 今按:[01]的 ,诸家无释,准以: [04]戊申卜,贞:雀祸凡(盘),有疾?(《前》七·46 ·二) 知为器物名词;[02]的 与[03]的 ,在名词“典”前,准以: [05][癸]酉卜,贞:王旬[无]祸?在十月又二。[甲]戌工典,其 其……?(《后》上·21 ·三, 《通》300 重) 1 是个动词。 因此,动词 、 ,学界释为工,读为“贡”,以为定论。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我们还不能说它们 就是工字或者说它当读为“贡”。因为我们从辞例上只能推绎出文字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没 有理由无视同义词的存在。它们可能假为“贡”,或者与“贡”同义。 要确定它们就是“工”字,还必须得到形体上的证明。但是,前贤们在考释古文字时发现的那个 条例——古文字结体中的“方框”与“短横”经常通作——并不能绝对化,否则, (“子”)字和 (“于”) 字之间、 (“丁”)字和 (“一”)字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微妙了。 退一步说,如果我们依然要释为“工”字,就无法通读前引[01]这条卜辞——如果我们仍然把它 释为“工”读为“贡”,再据杨树达发现的“名动同形”之例来释读,则会顺理成章地把“余孽朕考 ” 解读为“我弄坏了我老爹的贡品”之类的意思。但这种理解不符合“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 莫非王臣”的社会现实,因为没有谁有资格来接受至高无上的商王的贡品。如果依据典籍中“工”“功” 通用为说,则 当训为功绩;如此,则这条卜辞就成了时王诋毁先王功绩的铁证了,这可真是数典忘祖 了。 器物名词 ,当是击打乐器钲的象形字。 钲,原为铲状农具,后演变为乐器。它似鐘而小,平口,形体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置 放时口在上柄在下且柄套木座之中。 、 、 正是它的纵剖图形。 、 、 是钲的象形字,除器物形象之外,尚有甲骨文“芟”字结体可资证明。芟,甲骨文作 , 于殷商甲骨刻辞一见,其辞曰: [06] 白 田弗 ?(《六》中·108)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