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饰别名趣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首饰别名趣谈

头面大概首饰如同人的脸面,给人的外貌增加光彩,故名头面。 头面一词在宋代已经出现,经营首饰的商铺就叫头面铺。这个称呼在 传统戏剧中依然流行,如点翠头面、水钻头面等。 玉搔头指妇女插髻的玉簪。据说汉武帝在宠爱的李夫人那儿时, 忽然头皮发痒,便拿起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皇帝的任何举动都被认 为是神圣的,于是嫔妃们都把玉簪叫做玉搔头。 玉燕又称燕钗,是一种形似飞燕的玉制钗,为珍贵饰物。《洞 冥记》载:“神女留玉钗以赠(汉武)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 凤中,……既发匣,有玉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 言吉祥也。” 丁香儿指妇女佩带的耳坠。 跳脱古称钏,指妇女佩带的臂环。 发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等装饰品统称首饰。汉代曾将冠冕、镜梳、脂粉等都算作首饰,宋代又将 首饰局限在“头面”的范围内;其定义或宽泛,或狭窄,均与现代习惯上所说的首饰不同。 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制作各种首饰装饰身体。如河北阳原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穿孔贝壳、 钻孔石珠、鸵鸟蛋壳和鸟骨制作的扁珠,若乾扁珠的内孔和外缘相当光滑,说明曾长期佩带。至新石器时 代,首饰的品种更为增加,束发的骨笄从黄河上游到长江下游的各遗址中均有出土,但以仰韶文化遗址中 最为多见,仅西安半坡一处就出土了700 多件。在仰韶文化或龙山文化中,陶臂钏也大量出现。山东兖州 王因墓地出土之人骨,有的双臂佩带十馀对陶钏。细骨珠穿成的串饰在首饰中也很突出。甘肃皋兰糜地岘 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有一具人骨在颈部就绕了五圈骨珠,计 1000 粒左右。陕西华县元君庙一幼女墓出土了 骨珠 1147 颗。陕西临潼姜寨一少女墓出土了骨珠 8721 颗。串珠多饰於颈部,但也有饰於腰间的。新石器 时代晚期,在黄河、长江下游的大汶口、良渚文化遗址中,骨、陶首饰减少,石、玉首饰增加。特别是在 良渚文化中,珠、管、坠、钏等玉饰的数量既多,制作亦精。江苏新沂花厅16 号墓出土的玉串饰,由2 枚 琮形管、2 枚冠状饰片、23 枚弹头形管、18 颗鼓形珠组成,洁白光润,极为工致。 商周在中原地区的出土物中,首饰的种类不多,殷墟发现的首饰主要是笄,有骨笄、铜笄和玉笄,笄头上 刻出鸟头或兽头。西周仍沿袭这一传统,1955~1957 年在陕西长安沣西曾出土了700 多件骨笄,有的骨笄 上刻出重叠的鸟形,有的镶嵌绿松石,有的在顶端另加一个笄帽。挂在颈部的串饰东周时才再度繁荣。春 秋前期的河南三门峡上村岭 1052 号虢太子墓,墓主颈部有鸡血石串饰。同墓地1820 号墓的墓主为一妇女, 其颈部的串饰由鸡血石珠 101 颗、鳞形石饰 10 枚、椭圆形玉饰1 枚、小石饰2 枚组成。战国时代的河北怀 来北辛堡燕国墓,墓主颈部也有用264 枚绿松石组成的串饰。 汉代男子的首饰一般只用笄。妇女除笄以外还用钗和擿。汉钗的形状比较简单,是将一根金属丝弯曲为两 股而成。山东沂南与河南密县打虎亭所出画像石中的妇女,头上往往插有发钗 10 馀支。擿的形状像窄条形 的梳子,长度为1 汉尺左右。长沙马王堆 1 号墓墓主发髻上就插有玳瑁质、角质和竹质长擿3 支。此外, 汉代妇女的发饰还有金胜、华胜、三子钗等,皆绾於头部正面额上的发中。 汉代妇女还戴耳璫。这时的璫多作腰鼓形,一端较粗,常凸起呈半球状。戴的时候以细端塞入耳垂的穿孔 中,粗端留在耳垂前部。河南信阳长台关1 号楚墓出土的跪坐木俑,耳垂贯有竹棒,即代表耳璫,可见战 国时期已戴此式璫。汉代的耳璫还有在其中心钻孔穿线系坠饰的,这样的耳饰名珥,珥上的坠饰则名璫。 出土的璫和珥有金属的、玉质的,也有用玻璃制作的。 南北朝妇女最华贵的发饰是步摇。《续汉书‧舆服志》说汉代后妃已戴步摇,其下端有黄金制作的“ 山题”; 上有“桂枝相缪,一爵九华”,但汉代的实物未见。从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中看到的步摇,是以两枚并 排,戴在发前,上面有许多枝状物。辽宁北票房身 2 号墓出土的一例,形制与《女史箴图》所绘者基本相 同。这种步摇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曾出土有两对金质的,唯“ 山题”作成鹿头状,桂枝则作得有如鹿 角,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这里出土的金项链,缀有各种小兵器模型,与干宝《晋纪》“元康中,妇人之饰 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以当笄”的记述相近。 由於东西交通的日益发展,在南朝或北朝,还都出土了一些带有西方色彩的首饰。南京象山东晋大族王氏 墓地中的7 号墓,出土了一枚镶金刚石的银指环。中国当时不产金刚石,这枚指环应是西方传入的。河北 赞皇东魏李希宗墓出土了一枚镶有雕刻鹿纹之青金石的金指环。青金石在古代是阿富汗一带的特产,其鹿 纹的构图也与中国的风格不同,故亦应为自西方传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