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古代历史陈列第一、二部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古代历史陈列》 序 厅 您现在进入的是《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展厅,在参观前我想问问各位朋友?您知道数百年、数千年前的武汉是个什么样?您知道武汉今年多大“年纪”、最早的武汉市民是谁?黄鹤楼因何而建?武汉又为什么有“江城”的美誉吗?这些答案就藏在我们即将参观的展览中,它通过江汉曙光、商风楚韵、军事要津、水陆双城、九省通衢等五个部分,将武汉历史发展的线索清晰、完整、真实地呈现在各位面前,下面就请各位随我一起穿越时空长河,感受那古老江城的千年风雨吧! 请看,序厅上方这两条黄色条带浮雕象征着长江、汉水,并堆塑有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兵器(钺yuè)、伟大的诗人屈原、战国的车阵、林立的帆船、雄壮的黄鹤楼、城墙稳固的武昌城等最能代表武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艺术造型。 这是一幅现代武汉地图,从天空中往下看,她像一只自东向西飞舞的彩蝶,滔滔不尽的长江和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把武汉分割成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部分,形成了三镇鼎立的格局,史称武汉三镇。 第一部分 江汉曙光 ——史前历史 【前言】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武汉所在的江汉地区在远古的长江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大约五万至一万年前,武汉地区已有了人类活动。在长江流域流传着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据说江汉地区的先民始祖是赫赫有名的炎帝神农氏,诞生在湖北随州历山。 大约一万至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江汉地区,对这片富饶的土地进行了开发,武汉地区目前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数十处,从这些遗址、遗物中可以追寻到武汉地区远古先民生活的足迹。 您现在看到的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内唯一一座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放鹰台实景照片。这处遗址位于风景优美的武昌东湖西岸,5000多年前这里曾经居住过一群人类,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生活的遗迹被埋入到地下几米深的地方。1956年考古人员发现了这片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古遗迹,先后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展现出原始先民使用磨制石器等原始工具,在这里修建房屋,种植水稻,饲养牲畜,烧制陶器的社会生活场景,1956年放鹰台遗址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的用于耕种的石锛bēn、石斧、石耜(sì)等农耕用具,同时这里发现了大量含有稻壳的红烧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并开始人工栽培水稻了。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当时的粮食产量还不够丰富,因此他们还要打猎、捕捞(手示电视FLSH动画)。请看当时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以这些黑灰色陶器为主,主要有陶纺轮、陶鼎、陶壶、陶豆、陶杯和各类陶罐,据器形分析属于新石器晚期的屈家岭文化类型(屈家岭文化得名于湖北省京山县的屈家岭遗址,年代距今约5000年至4600年。): 灰陶镂孔豆泥质黄陶,装饰有弦纹和圆形镂孔,用来盛装食物。穿孔石锛是开垦土地的农具。灰陶曲腹杯泥质黑陶。灰陶高柄杯泥质灰陶。陶纺轮用夹沙陶片磨制而成,形状圆形,中间有一圆孔可以纳柄,是纺线用的工具。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纺轮,虽然数量少,制作粗糙,但证明在那时,我国的纺织业已经产生,人类已穿上自己创造的纺织品了。这时期的制陶工艺以手制为主,多为素面,有的表面经过磨光,仅少数陶器有弦纹及镂孔等,说明那时的人们产生了简单的审美意识。 这些新洲阳逻香炉山遗址发掘的文物同样属于屈家岭文化类型,时代用途与前类文物类似:灰陶曲腹杯泥质灰陶,灰陶鼎泥质素面灰陶,陶甑是一件炊具。陶球形状为圆形,表面光滑,大小不等,一般最大直径约为4厘米,小者约2厘米,可能是打渔时的网坠【江柜2】。 这是潘柳村遗址发掘的一组屈家岭文化类型石制工具。石匕青灰色页岩,柄部稍粗,前锋稍加磨制。石斧青灰色,石质坚硬,似凝灰岩。它的形状和今天的斧相同,是当时人们从事生产的最先进最基本的工具。长而厚的多用于劈或挖,所装把柄则长;宽而扁的多用于砍削或铲,所装把柄则短。安装把柄时,一般需要用绳索捆绑。石耜(si四)青灰色页岩,前端稍加磨制成刃。后端打制成柄状,可握手或绑置木柄。此类石耜,目前在长江中游地区同期遗址中所见不多,是一种重要的耕作工具,它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发展水平。 石镞均为青灰色页岩,是后来青铜箭头的前身。穿孔石钺为青灰色页岩,是由作为复合生产工具的穿孔石斧发展而来,但后来演变成制作精制、没有使用价值的礼器,代表军事统帅权。 【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示意图】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火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泥土或粘土经火焙烧后而变硬,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并焙烧成他们所需要的器物。 这幅图为大家展示了几种最原始的陶器制作方法: 1、手制成形:手制法可以分为三类,(1)捏塑法,即用手捏塑成各种器形;(2)模制法,即采用局部模制的办法;(3)泥条盘筑法;就是将和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