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1万至几万. 2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用物理化学方法来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一、蛋白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上存在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解离性质,具有特定的等电点(pI)。 溶液pH=pI时,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 pH>pI时,蛋白质带净负电荷; pH<pI时,蛋白质带净正电荷。 蛋白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主要由肽链中可解离的功能团决定 两性解离: 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等离子点: 蛋白质电泳:用于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等电点时特点: (1)净电荷为零 (2)一定离子强度的缓冲液:等离子点特征常数 (3)多数蛋白质在水中等电点偏酸 碱性AA/酸性AA 等电点 胃蛋白酶 0.2 1. 血红蛋白 1.7 6 细胞色素C 2.9 10.7 菊糖酶 0.34 8.2 (4)导电性、溶解度、黏度及渗透压都最小。 等电沉淀和白泳: 迁移率与净电荷量、分子大小、分子形状等有关 等电点沉淀和电泳: 等电点沉淀:迁移率与净电荷量、分子大小、分子形状等有关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蛋白质分子在一定pH的溶液中可带净的负电荷或正电荷,故可在电场中发生移动。 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不同,且分子大小也不同,故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据此可互相分离。 二、蛋白质胶体性质 1.蛋白质溶液是胶体溶液 维持蛋白质的胶体系统稳定的因素 ①1-100nm大小的质点在动力学上是稳定的. ②某一pH下质点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构成双电层 ③质点能与溶剂(水)形成水化层,相互间不易靠拢。 2.蛋白质具有胶体溶液的性质 蛋白质分子的颗粒直径已达1~100nm,处于胶体颗粒的范围。(亲水胶体) 蛋白质具有胶体溶液的性质:布朗运动、丁道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具有吸附力等。 3、稳定蛋白质亲水溶胶的两个重要因素: 水化膜 ---- 通过氢键与水结合 表面电荷---- 在非等电点状态下,双电层,带 同性电荷蛋白质分子互相排斥。 蛋白质颗粒的表面电荷和水化膜 4.蛋白质凝胶 凝胶具有胀润作用: 分类:(1)可逆性凝胶 (2)不可逆性凝胶 部分破坏水化膜、适当加热和远离等电点 5.蛋白质胶体性质的应用 1、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 不能透过半透膜 2、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胶体溶液—— 具有亲水胶体性质 3、临床应用——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实验室透析技术 三、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吴宪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创始人,曾任中国生理学会会长。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理论,在中国和国际生物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1.蛋白质变性的本质 蛋白质分子中次级键被破坏,引起天然构象松散。不涉用共价键的断裂(肽键和二硫键), 蛋白质只有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才倾向于稳定。 温和条件指的是:温度为0℃~40℃, pH范围为5.5~9.0, 没有有机溶剂。 2.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 高温、高压、超声波、剧烈振荡、搅拌、X射线和紫外线等; 化学因素 强酸、强碱、尿素、胍、去污剂、重金属盐、三氯乙酸、浓乙醇等都能蛋白质变性。 3.常用的变性剂 尿素:与多肽主链竞争氢键;增加非极性侧链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降低疏水相互作用。 4.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①生物活性丧失: ②某些物理化学性质改变: 易与相应的试剂起化学反应; 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 结晶能力丧失; 分子不对称性加大; 粘度增加; 紫外吸收光谱有所改变; 肽键易被酶水解和消化。 5.蛋白质的复性 当变性因素除去后,变性蛋白质又可重新回复到天然构象,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可逆变性(三、四级结构)与不可逆变性(二、三、四) 不是所有的变性蛋白都能复性。大部分蛋白质变性后不能恢复其原有的各种性质 复性后的蛋白质多数不能完全恢复活力。 四、蛋白质的沉淀 改变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条件时,稳定性就被破坏,蛋白质分子相聚集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1、盐析法(salting out):定义,原理,应用 2、重金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王长江教授授课:断指再植技术总结.ppt
- 3无人机数据采集技术总结.pptx
- 3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教学设计教案技术总结.docx
- 王志林清华T20交流心得连环枪技术总结.ppt
- 王志民9.8下午甘肃省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技术总结.ppt
- 3月份网络运行汇报(晋通)技术总结.pptx
- 02第2章_机构的结构技术总结.ppt
- 02第2章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技术总结.ppt
- 砌筑工培训技术总结.ppt
- 潍柴天然气发动机培训之二燃气发动机基础知识技术总结.ppt
- 便携式环境电场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应用与优化.docx
- Υ(1S)→BcP、BcV弱衰变过程的唯象学剖析与前沿洞察.docx
- 托马斯·谢林博弈论:理论、贡献与现实映照.docx
- 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演进、成效与挑战.docx
- 增强现实赋能京剧脸谱:互动设计的创新与实践.docx
- 探寻连袖的多元形态与创新设计应用.docx
- 非正式制度视角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多维度审视与优化路径.docx
- 脑缺血预处理对PPARγ信号通路及GLT-1表达的影响:机制与潜在应用.docx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法有效运用研究.docx
- 中国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的应用与优化: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