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都市报中国娱乐十年鉴之十年十人
这十年,中国娱乐业走进新时代。 这边厢有人黯然退场, 那边厢早已美色毕露, 新一代女星逞强国际, 中国式大片风光本土。 这十年,中国娱乐业开始异常蓬勃。 宏大的感怀有多么不堪重负, 超女的游戏就有多么庞大, 对威权的厌恶有多么情不自禁, 对大片的恶搞就有多么狂欢。 十年三千夜,中国人苦乐自知。 娱乐十年鉴,快乐生产线的一次轻薄回眸,郑重呈阅。
张艺谋(张艺谋新闻,张艺谋说吧)?大片缔造者
■ 徐词
张艺谋联手张伟平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式大片,在为国产影片注射强心针的同时,也引起众多的社会关注和话题。
说不完的张艺谋。“他一直是中国影坛的焦点,一个领军人物,一面旗帜——当然如所有的观影者所见:这面旗帜数换颜色,数换方向。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近十数年的文化风向的变迁,从一个年轻的第五代前锋,到一个对体制对商业都非常成熟的院线影片导演,他本身讲述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故事。”(《十导演批判书》语) 张艺谋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的十年,是没有巩俐(巩俐新闻,巩俐说吧)的十年(当然,最后一年迎来巩俐回归)。这个陕西汉子就一直鞠耕于大片,他的身影在一幕幕或宫廷或山水的豪华布景背后隐身。张艺谋的面孔从《老井》、《红高粱》时起就是今天这模样,秦俑一般,风霜扑面也看不出岁月刀斧刻痕。大片一部一部出来,外间沸反盈天,他总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一方面,大约他是有意不闻不问,低首前行;另一方面,虽然红颜知己远走他乡,却多了一个叫张伟平的兄弟嘘寒问暖挡风遮雨。 耗资3000万美元的《英雄》2003年横空出世,作为中国第一部大片《英雄》着实让国人耳目一新。当年12月上映后,缔造了近3亿元的票房神话,更在海外市场收获11亿元总票房的奇迹。但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来自文艺界的强悍抨击让《英雄》里外不是人:“左派骂他是向帝国主义强权献媚——张颐武说他是‘强者的逻辑’,右派骂他是为封建暴君招魂——魏明伦发表文章题为《劝君少刺秦始皇》,广大民众则只当看了一场‘广告片集锦’。(孔庆东语)” 此时的张艺谋耐心坦陈心迹:“《英雄》首先是一个类型电影,是一个动作片或者武侠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他的本意是想打市场,“在另一个角度上验证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拓展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指的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与后来台湾影人焦雄屏评说他的言辞互为印证。后者认为,张艺谋“用所有的元素创造票房奇迹,就商业上讲,对中国电影是有帮助的,对于转型中的华语电影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从《英雄》到《十面埋伏》,他让国际电影界了解到中国具有多么大的一个潜在市场,中国本土电影也具有着惊人的本土市场。无论怎么样,在电影史上,这两部电影将会有属于它的地位。” 按照《英雄》的拍摄方针,《十面埋伏》在2004年的出炉顺理成章,开始呈现娴熟的工业化式批量生产态势。该片首次尝试在暑期档上映、首次花2000万元为电影造势,从首映开始的18天里席卷内地1.5亿元票房。有电影学者指出,《十面埋伏》意味着中国电影商业化和国际营销策略已渐入门径,并评价商人张伟平和导演张艺谋通力合作的《十面埋伏》所体现的生产力转型,“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次跨越”。 张伟平那句“看了这部电影如果不哭,来找我”成为当时《十面埋伏》附送的绝佳笑谈,更大声浪的口诛笔伐则让“张艺谋”成为当年中国文化圈的一大关键词。“张艺谋的霸权时代”、“中国文化界集体针砭‘国际大导演’”、“保卫张艺谋”等专题专号由媒体推出。2004年11月10日,“张艺谋与中国电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中,香港影人文隽最早对《十面埋伏》独霸暑期档有微辞,“这绝对不是一次自由又公平的竞争。……不管你承不承认,张艺谋实际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航母,或者说中国文化足以与好莱坞抗争的跨国公司。” 张氏第三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亮相之前,陈凯歌(陈凯歌新闻,陈凯歌说吧)、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已分别以类似制作方式拍出《无极》与《夜宴》。动辄9位数的投资、集聚三地及海外市场的华人精英团队、古装动作的惯例题材,当票房大收之时,也遭遇同样舆论:剧情空洞、台词搞笑、美术华而不实等“大片原罪”已成为人所共识。两相比照,80后作家韩寒似乎发现了张艺谋的好:“原来我们一直错怪了张艺谋。” 2006年12月,《黄金甲》盛大开演,首周票房轻松过亿,另一边却仍有水火难容的媒体质疑。第二天,网络论坛出现《号召万人大签名共同抵制〈黄金甲〉》的帖子。“大片是中国电影也是世界电影的一个转型,这次转型可能没有满足大家的期待,但我看到有些批评,把对演艺界、娱乐圈乃至整个文化生态、文化市场的不满都发泄到一部影片身上,超出了作品本身。”国家电影局副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