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化——衣食住行
指南车 古代士大夫外出是不步行的。孔子不做官后说:“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释名》: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尔雅》: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行:走路的共名。走:跑。步:徐行。 奔:逃跑。《左传·隐公元年》:“京叛太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 时:歭的假借,同踟,为徘徊、踌躇、来回走动义。 趋:小步快跑。《曲礼上》:“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 《战国策·赵策》:“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论语·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服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青铜凤柱斝(商) 觥:用来盛酒,有盖,锐端注酒,多作兽形。 《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兕觥(春秋) (商) 饮食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也叫饔。太阳行至东南方,其时间称为隅中,隅中之前为朝食。 《左传·鞌之战》: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项羽本纪》: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第二顿饭叫餔食,又叫飧。时间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饔飧连言是一天的饭食,所以也代表自己做饭吃。 《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俎:砧板。 《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箸:筷子。 《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案:长方形或圆形的托盘,有三足或四足。 《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三、宫室和起居 1、宫室 住宅最外面是门,门外有屏,叫萧墙,今称照壁。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周代大门一般是三开间,中间是明间,为门,左右各一间为塾。门内为庭,即院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都建在高台之上。 最前面的是“堂”,堂有东西两面墙叫“序”。堂靠庭的一边有两根柱子,称“东楹”和“西楹”。堂的作用是活动和待客行礼。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 堂的一面无墙,其边、角都暴露在外。堂边叫“廉”,廉必直,后来便有廉正、廉洁。 “室”在堂后,有户相通。入室必须先到堂,到堂必须历阶而上。孔子说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室、堂之间有窗,叫牖。室的北面有窗,叫向。 《诗经·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闺”在大门之内,堂之前。闺内为主人起居处,由此称内宅为闺。后专指女子住处。闺又称寝门。 庭:也写作廷,是群臣朝见君王的地方,又叫“朝”,后代说朝廷。庭较大,庭中要植树,棘和槐是王公大臣的标志,后来就用这些植物名指朝廷的高位。 君王在庭中还设火炬,叫庭燎,据说天子百燎,公五十燎,侯伯子男三十燎。 尊者在堂则卑者在庭。 《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礼仪图》中的士大夫住宅 室有四角,称“隅”。 《论语》: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室内四个角都有专名:《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窔。” 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角如麻未断绝。 四角中以奥最为尊贵。在室内坐西向东位置最尊。 《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 古人坐时要在地上铺上席子。席子也可睡觉,故有“寝不安席”。 《论语》:席不正,不坐。 《晏子春秋》:客退,晏子直席而坐。 古人的坐姿为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叫做长跪,也叫“跽”,这是准备站起的姿势,也是对人表示尊敬。 《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