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一语文教案第2课《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以深情的的感触及细腻的描绘给读者勾勒出一幅北国秋景图,堪称是一篇描写秋情、秋韵的美文,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深情颂歌。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扣住故都秋之特点来描写故都的“秋味”、“秋意”,以抒发自己的“秋情”。接着作者精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画面,把故都之秋那清静且悲凉之情韵烘托于读者眼前;然后笔锋一转,由叙入议,抒发古今中外的“秋士”情怀,结尾又以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对比,进一步表达他对北国之秋的热爱。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全文含意隽永,回味深长。
学习本文适宜采用下面的方法:
1.反复朗读。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不只默读,最好是朗读。朗读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一些优美的语句、精警的段落,最好能熟读成诵。朗读尽量读出作品的“原味”来,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就像自己在抒发感情一样。
2.揣摩语句。从有关资料和文章本身看,本文是作者在一个清晨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作者没有特意雕琢字句,但优美的、精彩的和意味深长的语句几乎通篇皆是。许多语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含意无穷,值得认真品味。
3.知人论世。由于写作年代久远,对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我们感受和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衣食无所安,居处无所定。为了谋生,年届不惑的郁达夫辗转千里,到处奔波,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故都的秋》是他的这种感受的真实流露。
课文解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开笔用衬托的手法、赞颂的语调突出故都秋的特征。“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领起下文的中心句,它精要地描述了故都秋的特色。这三个短语还构成排比,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说明自己不远千里、急匆匆赶来北平的理由,表达了对故都的秋无限仰慕之情。“秋味”是对“清”、“静”、“悲凉”的总括。]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承上段“饱尝”二字而来,作者采用贬抑的手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叙写南国秋天的不足,用以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第二个分号之前是正面直接列举南国之秋的不足,而之后则是写个人的感受。前后都采用排比的短句,读起来好比山东快书,痛痛快快地数落一番,把南国的秋天结结实实地贬抑到了极处。]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进一步申述南国之秋为什么不足。这里先从反面设喻,后从正面设喻,形容南国的秋似秋又不是秋,言下之意,只有北国的秋才是盛开的名花,使人赏玩到十足;才是浓浓的美酒,使人陶然心醉。]
第一部分点明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征以领起下文,同时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对比,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之情。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亭名出自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钓鱼台:在北京阜成门外三里河,玉渊潭公园北面,环境清幽。《明一统志》:“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是京郊名胜。玉泉:指玉泉山,是西山东麓支脉。潭柘寺:在北京西山,相传“寺址本在青龙潭上,有古柘千章,寺以此得名”。柘,zhè。)[抒写对故都之秋的向往。“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都是一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显然,正是这些皇家园林、名胜古迹构成了“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按常理,描写故都的秋就应该着意描写这些胜景;但是我们读下文却发现,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乌鲁木齐市九聖教育培训中心2014届中考物理模拟试题3(无答案).doc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第3节 快与慢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第4节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习题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第4节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1节 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1节 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江苏 试题)[中学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英语试题.doc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习题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课时 噪声的防治习题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2017秋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一语文教案+第3课《囚绿记》(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一语文教案+第6课《孔雀东南飞》(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新人教版必修5).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新人教版必修5).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第3课《老人与海》(新人教版必修3).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第3课《边城》(新人教版必修5).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学年高二语文教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5).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一物理: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必修一.doc
- 乌鲁木齐市九聖教育培训中心2014届中考物理模拟试题4(无答案).doc
- (河北 教案)河北省邯郸四中2017届高一生物教案:《细胞中的无机物》新人教必修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