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夜归鹿门歌 11.8用
山景图 春晓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说说你所知道的孟浩然 孟浩然名片 姓名 简历 成就 著有 其诗风 评价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老,晚年隐居汉江东岸鹿门山中。 《孟浩然集》,名篇有《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 归 鹿门 歌 时间 地点 活动 体裁 释题: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 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 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 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 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 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自主学习,感知文本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初步感知。 诗文大意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诵读诗歌,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感知文本 (1)诗的前四句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 并概括所写场景。 (2)诗的后四句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并概括所写场景。 时间:黄昏 地点:渔梁渡头 人物活动:人们争渡回家 我归鹿门 时间:夜晚 地点:鹿门山栖隐处 人物活动:诗人上鹿门山 回隐居处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复习旧知 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象: 合作探究 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这首诗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有哪些。每一个场景的意象有什么特点,分别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江边景 山中景 渡头 江村 山寺 鸣钟 夜月 烟村 岩扉 松径 合作小组,探究诗歌意境 江景图 山景图 渡头 江村 山寺 鸣钟 夜月 烟村 岩扉 松径 展开联想,说说江边(山中)有什么人,他们 都在干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请用“江边 (山中)有——”的句式来回答。时间5分钟。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展开联想,说说江边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请用“江边有——”的句式来回答。 嘈杂喧哗 展开联想,说说山中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请用“山中有___”的句式来回答。 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林;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山中有……; 幽静 冷清 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复习旧知 比较诗人描写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作者通过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志趣? 时间:黄昏 地点:渔梁渡头 人物活动:人们争渡回家 我归鹿门 时间:夜晚 地点:鹿门山栖隐处 人物活动:诗人上鹿门山 回隐居处 江景图 山景图 时间:黄昏 地点:渔梁渡头 人物活动:人们争渡回家 我归鹿门 时间:夜晚 地点:鹿门山栖隐处 人物活动:诗人上鹿门山 回隐居处 江景图 山景图 世俗的喧闹 归隐的情怀 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对比 方法归纳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 —— 抓住意象 —— 联想、想象 —— 进入意境 —— 明情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1、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5既有建筑消防改造设计指南.docx VIP
-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名单2021版1549家(中心卫生院453+卫生院1096)1.docx VIP
- 2024年广州白云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球变化课件01-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 VIP
-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预测试题.pdf VIP
- 2023年广州白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docx
-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docx VIP
- 建立公司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意义与方法.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