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 1.2
二、大气圈概述 气溶胶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气候: 通过散射辐射和吸收辐射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云凝结核或改变云的光学性质和生存时间而产生间接影响。 气溶胶放大照片 2、大气的结构 二、大气圈概述 a. 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的75%。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是6.5 ℃ /km,对流层顶约-83 ℃ 。 大气运动: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成分:含水蒸气、尘埃,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b.平流层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 质量:几乎占大气圈质量的25%。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0 ℃ 。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多是晴朗的,飞机在此层飞行不易颠簸。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 无天气现象。 二、大气圈概述 c.中间层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80-90km。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到中间层的顶温度降到-113-83 ℃ 。 大气运动: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该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存在电离层(D),反射无线电波。??? d.暖层(热层、热成层) 高度:从中间层顶到800km(观测约在250-500km)。 气温: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到300km高空,温度达1000 ℃ 。(高纬度地区的晴夜,可以出现彩色的极光) 存在多层的电离层(E、F、G),也称电离层。 e.散逸层(外层) 高度: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 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 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 二、大气圈概述 二、大气圈概述 各层的温度及气压 气候系统概述 一、气候系统 二、大气圈概述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大气圈、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构成的综合体,也称为地球气候系统 1、大气圈:包围地球表面,厚度为1000公里的大气层 2、陆面:也称为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3、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大气圈中的水 4、冰雪圈:由在一定低温条件下固态水、冰川、冰盖、积雪、海冰、河湖冰等以及地下冰掺杂的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等组成的特殊圈层 5、生物圈:植物、动物、人类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陆地表面 具有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 它们以不同的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因岩石、沉积物和土壤等性质的不同,其对气候的影响更是复杂多样。 水圈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约有80%为海洋表面所吸收。 无论从力学和热力学效应来看,海洋在气候系统中具有最大的惯性,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 100m深的表层海水占整个气候系统总热量的95.6%,水圈在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 上层海洋与大气或冰的相互作用时间尺度为几个月到几年,而深层海洋的热力调整时间则为世纪尺度。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冰雪圈 由于冰雪具有很大的反射率,在冰雪覆盖下,地表(包括海洋和陆地)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被阻止,因此冰雪对地表热量平衡有很大影响。 冰雪是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生物圈 生物圈的各部分在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它们对气候的变化都很敏感,而且反过来又影响气候。 生物对于大气和海洋的二氧化碳平衡,气溶胶粒子的产生,以及其它与气体成分和盐类有关的化学平衡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其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各部分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甚至生物过程联系起来共同决定各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气候系统概述 一、气候系统 二、大气圈概述 三、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习题 1、简述气候系统。 2、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的存在? 3、大气圈各层的主要物理特性是怎样的? 4、试述臭氧的功用及在大气中的分布特点? 预习要求 §1.3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一、主要气象要素 二、空气状态方程 * 思考题: ①为何雨前闷热,雨后凉爽? ②为何有云的夜晚比无云夜晚暖和? *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下界为地面,集中3/4大气,90%水汽,日常所见的大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也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最有影响的层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