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文学3第四章 苏轼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一、经历 1、青少年时期 2、初入仕途 1079年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3、人生磨练、超脱期 4、远贬岭南 乌台诗案 宋代著名的文字狱。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在湖州以诗文讪谤新政的罪名被拘捕,押到汴京后关在御史监狱,十二月结案出狱贬往黄州。因汉代的御史府树上多乌鸦,御史府又称“乌台”,故人们把苏轼遭受的这场文字狱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这是苏轼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怀,气势雄放。 二、思想 儒释道三家兼容共通。 苏轼从小研读经史,受儒学理想影响较深,“奋厉有当世志 ”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始终保持黑白分明、表里如一的精神。 富于社会责任感 ,具有坚定执着的品格。 又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追求解脱,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顺乎自然,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以超然旷达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不幸。 李廌《悼苏轼祭文》:道大不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 第二节 苏轼的诗文 一、苏诗的内容 今存2700余首。题材广阔,几乎无所不包;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体和律、绝;风格也富于变化 。 1、社会政治类。反映民生疾苦和揭露官吏横暴的。如《吴中田妇叹》和《山村五绝》等,是针对王安石变法的流弊而作 。 《山村五绝》(选二)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匆匆去,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做河伯妇”出自何人何篇?其义如何? 此二句出自苏轼的《吴中田妇叹》,其义为朝廷连年用兵,王安石行新法增加了百姓负担,百姓受天灾虐政双重灾难,不如投河自尽。龚黄,指龚遂、黄霸,汉朝两个著名的好官。苏轼此处用来讽刺朝廷官员借新法以害民。 河伯妇,战国时魏国邺地为免水灾,每年将一女子投进河水,为河伯娶妇,以免他来淹。 2、写景、抒怀、遣兴诗 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经历和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生情怀 ,带有很强的哲理性, 表现出旷逸豁达的人生态度。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璧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纵笔三首》之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二、苏诗的艺术个性 1、语言爽利,才具阔大,洒脱自如。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2、想象丰富,比喻精妙,善用博喻。 如《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和子由渑池怀旧》中“雪泥鸿爪”喻人生飘泊;《饮湖上初晴后雨》以西子喻西湖。 3、以文为诗,纵横驰骋,多用典故、多议论,极富理趣之美。如《荔枝叹》、《题西林壁》、《琴声》 三、苏轼的散文、辞赋如行云流水,自然高妙 1、政论和史论翻新出奇。如《留侯论》、《教战守策》 、《范增论》 。往往就常见的事实翻新出奇,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文笔在自然流畅中又富于波澜起伏,有较强的感染力。 2、叙事记游之文景情理结合。 如《石钟山记》先是对郦道元、李渤就石钟山命名缘由所作的解释提出怀疑,而后自然地转入自己的游览探察过程,最后引发出“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臆断其有无”的议论,提出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3、《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或称文赋,或称辞赋,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游金山寺》: ????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金山寺》视野广阔,气势纵横,语言奔畅,颇有李白诗的风韵。 第三节 苏轼的词 一、苏词境界的开拓 总体来说,苏词突破了花间婉约传统,将词之题材、境界向诗歌靠拢,以诗为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21.13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椹.docx VIP
- 合肥南站枢纽方案.pdf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司年度颁奖晚会主持词与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合集.doc VIP
- GB/T 27726-2011_热塑性塑料阀门压力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 医学生全国水平测试题库.pdf
- 2025年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第十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件.ppt VIP
-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浇灌系统设计.pptx VIP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