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尾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跑 →跳→ 攀登 著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大的时候,T总共练了8周,C只练了2周。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的还好--C在10秒钟内能爬上那特制的五层楼梯的最高层,而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格赛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太早了,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3周才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者想考察5-6个月婴儿分辨两张照片的能力。一张是婴儿照片,另一张是一个光头男人的照片。 在实验的第一段时间(习惯化阶段),给婴儿看那张婴儿照片;之后在第二段时间(去习惯化阶段),给婴儿出示婴儿和光头男人两张照片。结果发现,婴儿花更多的时间注视那张光头男人的照片,这表明,婴儿记住了那张婴儿照片,也发现了光头男人照片对他们来说是新的。 类似的研究使心理学家发现新生儿和婴儿可以分辨和记忆各种不同的光线、声音和气味。例如研究发现,一个早产5周的新生儿在出生6天时可以记忆视觉刺激。到6个月时,婴儿只需5-10秒就能对刺激进行辨别。3个月婴儿对视觉刺激的记忆可以保持24小时,一周岁时可以保持几天,有时对非常相似的刺激物,如人的照片,记忆可以保持好几个星期。 * * 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加拿大布里奇斯1932年提出新生儿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未分化的反应;伊扎特Izard1982年用新技术手段研究结论:新生儿有五种面部表情迹象——惊奇、厌恶、微笑、感兴趣;林传鼎1947-1948根据观察认为:新生儿有两种可以分清的情绪——愉快反应/不愉快反应;孟昭兰根据自己研究级总结前人研究,人类婴儿有8-12种情绪 * * * * * * 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通过笑,可以引起他人对他的积极反应;自发的笑也被称为内源性微笑,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 * * * 科学或许证实了大多数母亲已经知道的东西:当一个女人看见自己的婴儿微笑,她大脑的某些区域会被激活,幸福的感受油然而生。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儿科系助理教授莱恩·斯特拉森博士说:“母亲的这种幸福感受绝对有其生物学来源。”斯特拉森指出:“婴儿的笑是非常有力的刺激物。这在生物学上讲得通。婴儿完全依赖于照料自己的人。大自然在人体内设置一种体系来强化这种关系,这是合情合理的。” 研究发现,正在啼哭或者既不哭也不笑的婴儿,不会在母亲身上激发同样类型的大脑反应。 根据这项研究,当母亲看到孩子照片时,一个广泛的大脑网络被激活。但母亲只有在看到自己孩子喜悦的脸时,大脑内的多巴胺奖励体系才会被激活。如果孩子看起来悲伤或者没有特别的表情,这个系统不会被激活。 * * * * * * * * * 理解客体:4-8个月时,一个吸引人的玩具放在婴儿面前就会去抓它,藏起来后就不会去找;8个月开始会去找该起来的客体(玩具),可能犯AB错误;客体永久性稳定形成大概在18个月左右。 *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 * 乔姆斯基,1928--,美国语言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者,与索绪尔齐名的著名语言学家。 * * 相互作用论认为:婴儿的语言主要受他们自己一手造就的丰富的、响应性的、较为复杂的语言环境的影响。但是,相互作用论并没有解答婴儿是如何获得语言的。 * * * * * * * * * * * * * 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9个月的婴儿能交错注视目标物体和成人,以此表达请求成人帮助的愿望;能运用抓握(玩具)姿势向成人表达“呈示”、“给”,以此与成人交流。 指代性:指示动作。 约定性:指9个月出现的工具性行为的仪式化现象。 * * * * * * * * * * 科学或许证实了大多数母亲已经知道的东西:当一个女人看见自己的婴儿微笑,她大脑的某些区域会被激活,幸福的感受油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