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体废物 4.3固体废物及化学危害品的综合治理与利用 固体 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 有害废物 分类: 特点: 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作用 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卫生填埋场的组成 (防、堵、排、治) 气体收集与控制系统(排) 封顶系统(防) 垃圾堆体(主体) 衬垫系统(堵) 渗滤液收集与排放系统(排) 填埋气体与渗滤液处理系统(治)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功能与组成 4.3固体废物及化学危害品的综合治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 环境问题 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产生量与日俱增 4.3固体废物及化学危害品的综合治理与利用 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危险物特性 毒性 易燃性 反应性 腐蚀性 浸出毒性 疾病传染 城市固废减量化对策与措施 逐步改变燃料结构 净菜进城,减少垃圾产生量 避免过度包装及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 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搞好产品回收利用的循环 4.3 固体废物及化学危害品的综合治理与利用 大量煤矸石倾倒北盘江六枝一煤 4.4 核素污染与防治 4.4.1定义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4.4 核素污染与防治 4.4.2来源 放射性物质 天然辐射源 (天然本地辐射) 人工辐射源 宇宙辐射 地球内放射性物质 人体放射性物质 核试验放射性污染 核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 核材料贮存、运输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核设施退役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急性放射病和远期影响。 1.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是由大剂量的急性照射所引起的,多为意外核事故、核战争所造成。按射线的作用范围,短期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可分成全身性辐射损伤和局部性辐射损伤。 2.远期影响 辐射危害的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长期积累可能会出现白血病、恶性肿瘤、白内障、生长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等 4.4 核素污染与防治 4.4.3辐射对人体危害 4.4.4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中提出了九条基本原则: (1)保护人类健康: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的照射在国家规定的允许限值之内。 (2)保护环境:确保向环境的释放最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他国人员健康和环境影响。及时交换信息和保证越境转移条件。 4.4 核素污染与防治 (4)保护后代:后代的健康。 (5)给后代的负担: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应尽量不依赖于长期对处置场的监测和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回取。 (6)国家法律框架:放射性废物管理必须在适当的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定独立的审管职能。 4.4 核素污染与防治 4.4.4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7)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尽可能少。 (8)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间的相依性:必须适当考虑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的各阶段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9)设施的安全: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使用寿期内的安全。 据此原则我国制定了放射性废物管理的40字方针:减少产生、分类收集、净化浓缩、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监测。 4.4 核素污染与防治 4.4.4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核污染在当今已是不可避免,未来会怎样,我们都很茫然。 (1)周念清,朱学愚,李启国,等. 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反应堆地段节理裂隙模拟.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Vol.8,No.4:466~470 (2)周念清, 朱学愚, 钱家忠等. 潮汐波动对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场地裂隙含水层的影响.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2002. Vol.3: 327-332. (3)周念清,朱学愚, 唐和平等. 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场地岩石力学性质与差异性沉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Vol .21,No.10: 1533~1536 (4)周念清,楼梦麟,唐益群等. 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区域地震特征及场地地震波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 Vol.22,No.6: 31~37 (5)ZHOU N.Q., Qian J.Z., Tang Y.Q. Study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reactor foundations of the Third Phase Qinshan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Vol.41,No.3:402(SCI收录,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