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预案
手术注意事项 1、该手术关键之一在于增加显露空间。通过释放脑脊液(腰穿置管和释放桥小脑角池脑脊液)和磨除骨质来实现。 2、最初的乳突切除可用切割钻进行,一旦磨至乳突气房,即应将磨除的范围限制在仅向后方磨除,然后改用金刚钻钻头。此过程中,注意位于后方的乙状窦和位于下方的面神经(出茎乳孔向内达二腹肌峡部)。 3、位于乳突气房的内侧的致密骨区为三个半规管室,其正下方为面神经管。 4、切开硬膜,电凝、结扎岩上窦并切断。剪开小脑幕时,应沿着与岩锥平行方向,直至幕切迹。应在滑车神经进入小脑幕缘的后部切开小脑幕。 5、一个脑压板牵开颞叶后部(注意牵拉幅度,海棉及棉片遮盖、保护Labbe静脉),另一脑压板牵开乙状窦和小脑。 手术注意事项 6、为增加对病变的显露,可以在乙状窦后打开颅后窝硬膜,通过改变幕上、下视野获得显露。此时可撕开桥小脑角池释放脑脊液,使脑压进一步降低。 7、阻断肿瘤血运时,通过电凝肿瘤附着于岩锥和小脑幕上的供血血管。 8、为了保护可能受肿瘤包裹的第 VII、VIII脑神经和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应撕破中瘤表面蛛网膜,在蛛网膜层分离瘤壁与周围结构的粘连,手法轻柔,这对保留保存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很重要。 9、严密缝合硬膜,防止脑脊液漏。必要时用筋膜修补。切除的乳突腔处可用颞肌翻转贴补。 主要并发症 1、脑干供血血管损伤导致的脑干梗塞。因此术中仔细辨认行经瘤表的血管,未明确走向之前不能轻易电灼。 2、Labbe静脉、颞底静脉受损,以及脑组织牵拉过重导致的颞叶或小脑肿胀。 3、血肿。术中止血严密。术闭压迫颈静脉检查止血效果。 4、颅神经损伤。减小电凝,瘤周用棉片保护、分隔。 5、脑脊液漏。严密缝合硬膜。岩骨磨除处用骨蜡封闭,肌片及耳脑胶贴补。如果打开耳咽管,也应行肌肉片贴补堵塞。 术后注意事项 1、。 2、。 3、。 4、。 5、。 * 术前腰池引流置管。 体位:仰卧位,右肩垫高,头左偏与 躯干平面平行,使岩骨基底部 位于术野最高点 手术体位下的切口。 头皮切口: 始于耳前颧弓,绕向耳上方,向下终止于乳突后1厘米。皮瓣翻向前下方。由前上部切开颞筋膜并从肌肉上分离之(该筋膜与骨膜和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 然后将胸锁乳突肌附着部,颞筋膜,骨膜一起翻向下方。将颞肌分离。显示颞窝、乳突和后颅窝侧方颅骨表面。磨岩骨。按图示打开骨瓣。剪开硬膜。 切开硬膜,切断岩上窦后,向前内方剪开小脑幕至小脑幕缘,此时仔细辨认滑车神经。向前上方牵开颞叶,向后牵开小脑及乙状窦,显露肿瘤。 与静脉系统相关问题:Labbe静脉于岩上窦与乙状窦交汇处的上方汇入横窦。此入路中,岩上窦需结扎、切断。 如果保留听力的话,岩骨内的耳蜗非常重要。如果不保留听力的话,可以应用经岩骨入路,磨除大部岩骨,获得更大操作空间。 跨横窦的幕上下开颅术。图示硬脑膜切口(迷路后、乙状窦前、横窦上、颞下、经岩上窦入路) 显示天幕切开方向。 必要时为扩大显露范围可做的切口。 必要时为扩大显露范围可做的切口。 对静脉回流的影响。 手术体位下的进路方向。 硬膜的切口。 磨除岩骨。 实体解剖,骨瓣成型,显露颞叶和小脑的硬膜 岩骨外侧部磨除,后颅窝硬膜与岩骨后表面在岩上窦处及颈静脉球处固定 剪开颞底硬膜,以及后颅窝乙状窦前硬膜 脑压板轻抬颞叶,显露天幕。平行于岩骨嵴从外侧向内侧切开天幕至天幕缘。然后将颞叶处的脑压板放至天幕下以减少对颞叶的牵拉损伤 显微剪将近天幕缘处时,需特别注意跨此处的滑车神经。该神经位于硬膜缘的后方或稍上一点。行于该区的蛛网膜中。 自岩骨前方显示的重要结构 颞叶 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 面听神经 脑压板 小脑 IX,X,XI 颈静脉球 乙状窦前硬膜(已切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