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时记趣.ppt7
* 幼 时 记 趣 沈 复 教学设想: 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 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 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 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 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 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 领 悟;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是一篇文言短文,可引导学生大体按照“诵读感 知——品读赏析——探究讨论——延伸拓展”几个步骤 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这篇文章。 2、能借助工具书和老师的点拨,准确流畅地翻 译课文。 3、能简要概括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并体 味其中体现的作者的童心?、童趣。 4、能理解观察与联想、想象的关系,理解“物外 之趣”的成因,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5、积累常用文言虚词、实词。 课前准备: 1、朗读文章,借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义。 2、大致理解文意,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每当想起童年 时,一件件充满童真的趣事构成了我们美好的 回 忆. 今天谁愿意把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讲给 大家,我们一块来分享你的快乐?(请两三名 同学说自己的趣事)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纯、最令人难 忘的时期,常人如此,那些伟人,名人也一样。 (展示名人趣事例子)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 是孩 子 的时候,小华盛顿想试试砍刀快不 快,砍 掉了他父亲的两棵名种樱桃树。 他父亲回 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 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 顿 。”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 华盛顿 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 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 我 好 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 不 愿听你说谎。” 可见,名人的童年也和我们一样,充 满了童真、童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清 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板书课题,完成导入) 简介作品及作者: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浮生 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 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他们的坎坷遭遇。文辞朴 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 人,散文家。以作幕僚、经商为生,游历过许多地方。 他能文善画,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 想的性 格特 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 心 童 趣,这是很珍贵的。 解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我们不能忽视 题目。从这个题目看,课文的重点应落在哪个 字上?(趣)“趣”是乐趣、情趣,“记趣”,将 乐趣、情趣记录下来; “幼时”:年幼的时候。 合起来可以理解成“记录年幼时的乐趣”。 诵读感知 指导朗读: (1)、诵读的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 句读和停顿:三是读出语气和感情。 (2)、分别请学生试读一段或一遍课文,并让 其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 (3)、通过师生评读,达到学会诵读的目标。 (4)、学生自由读、分组读,读熟文章。 (5)、教师强调指导。 ①字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鹤唳lì云端 凹凸āo tū 土砾lì 沟壑hè 怡然yí 癞蛤蟆 lài há ma ②句读、停顿 ③要读出一种轻松、愉快、自得其乐的语气来。 答疑解惑: 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预设: 1、虚词“之”在文中的用法。 2、“私”在文中的意思:私下,指自己。 3、“心之所向”中对“所向”的理解:名词性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对“神游其中”的理解:想像游历于其中。 4、省略句式。 5、倒装句式: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各助认领段落,借 助 课 下注解工具书通译全文,找出疑难词句,共同 解决。 (2)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小组补充。 (具体过程如下) (3)教师讲析疑难词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 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张开,睁大 看到 代:它的 所以 时常 的 一定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够睁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