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创新实验模块.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科学创新实验模块

天津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创新实验模块 实验指导手册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4.10 目 录 实验一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及J-V-L特性测量·······················3 实验二实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制备和结构表征π键的有机物中发现了电致发光现象,并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驱动电压高,量子效率很低,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有机发光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兴趣。直到1982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C. W. Tang)博士等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多层结构,才使得有机电致发光驱动电压降低到了10V以下,量子效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从而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的研究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基本结构及发光机理: OLED的多层结构通常是由如图1所示的阳极(Anode)、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发光层(Emitting Layer,EL)、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和金属阴极(Metal cathode)所构成。在器件的两端施加电压后,电子和空穴分别注入到有机材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HOMO),在电场的作用下彼此相向运动,相遇后形成相互束缚的电子空穴对,即激子。激子辐射退激发时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而发光。对于光辐射的现象一般5个阶段。1)载流子的注入:在直流低压高电场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到夹在两电极间的有机层中。2)载流子的迁移: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分别由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中。3)载流子的复合: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并产生激子。4)激子的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分子,并激发有机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5)电致发光: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基态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电致发光。,由于器件界面折射,以及各种非辐射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荧光材料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最高只有5%。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制备方法及工艺: 选择小分子或是聚合物材料作为OLED的发光层,器件制作的主要区别在与根据材料不同而成膜的方法不同,采用真空蒸镀小分子的方法和旋甩涂敷的方法制备聚合物膜,但是制备器件的基本实验步骤均包括器件衬底的处理、配置溶液、有机层成膜、阴极的制备和器件封装五个部分。 1)衬底的处理: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大多采用覆盖氧化铟锡 (ITO)薄膜的透明导电玻璃作器件的阳极。本实验所用的玻璃基片上的ITO采用磁控溅射成膜,用万用表可以测出膜的电阻,大约为20Ω/口,ITO膜的厚度为80nm。实验中先在ITO薄膜覆盖的玻璃基片上用透明胶带对基片进行掩膜,将ITO薄膜光刻成2mm宽的条形小单元,以锌粉覆盖整个基片,用稀盐酸进行腐蚀,最后揭去胶带进行清洗。先将刻蚀好的ITO基片放在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所用超声波清洗器为KQ218型),再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洗基片,接着再分别用异丙醇、丙酮和氯仿进行超声清洗。最后在红外干燥箱(HW801型)中烘干后备用。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