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李政道 1926年 出生于上海 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生平简介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祖父李仲覃(1870年─1941年)为苏州圣约翰堂的首任华人主任牧师(教区长)。李政道曾在苏州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日战争,中学未毕业。1943年在贵阳以同等学歷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及王淦昌等人。1944年日军进入贵州,浙江大学停学。1945年转学到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二年级生,师从吴大猷及叶企孙等人。 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与合作者一起从事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工作是在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三年后,在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李政道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领域。他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活跃的教授,1984年获得全校级教授这一最高级职称。至今他仍活躍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線,不斷發表科學論文。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玻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著作有场论与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李政道讲义。 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自從1970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開始回中國大陸訪問,他為中國大陸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做了很多貢獻。他向有關方面建議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議和協助建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議成立自然科學基金;于1980年代設立CUSPEA考试,对优秀本科毕业生提供奖学金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建議建立博士後制度;成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學術機構。 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的夫人秦惠莙因患肺癌离开人世。为纪念夫人,1997年李政道及其亲友捐赠30万美元“秦惠莙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莙政基金。莙政基金現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與國立清華大學等五所大學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入选的学生则被命名为莙政学者。 杨振宁 1922年 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1938年 考入西南联大   1942年 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   1944年 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1945年 赴美入芝加哥大学   1948年 获博士学位   1949年 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   1956年 和李政道共同发现宇称不守恒   1957年 获得诺贝尔奖   1971年 在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 生平简介 杨振宁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杨振宁4岁认字3000多个,5岁会背《龙文鞭影》[1],少年时代就读厦门市演武小学,北京教会学校崇德中学等。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在此期间他受教于王竹溪,吴大猷等物理学家。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是埃德华?泰勒。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富有成果的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于1999年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1958)、美国科学院院士(1965)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