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娄塘中学 陆昀
叶燮在《原诗内篇》中说:“原夫作诗者之肇端而有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能以兴起其意,而后措诸辞、属为句、敷之而成章。当其有所触而兴起也,其意、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之于心。出而为情、为景、为事。”可见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主要思维活动,是他们认识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形象化的思维活动。
那么我们欣赏古诗词作品时可以通过探寻作者形象化的思维活动过程,即把握作者的联想、想象来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感受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训练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关键是激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即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形象魅力,善于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深厚意蕴,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把文字“还原”为头脑中表象的能力,读书入境,这样在领悟古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一、联想能力的训练
所谓联想是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或推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活动过程。古诗词是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包含大量的联想。而联想既不受时间的限制,又不受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说,可以“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空间上说,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抚四海于一瞬”。作家艺术家在感受客观外物之后,只有经过一个“收视反听”、“寂然凝虑”的联想和创作过程,才能达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时,可以顺着作者的思维方向去联想,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意境和神韵,同时训练学生的联想的能力。
1、相关联想,加深理解
相关联想是指相邻相关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通过相关联想的训练,能巩固学生已有表象和知识的积累,并运用积累的表象和知识来进一步理解新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如: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可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积累通过空间上的联想用语言来描摹奔腾的大江、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这样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图画。下阕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了三国时那个雄姿英发、潇洒从容、洋溢着青春活力、迸射着智慧之光的少年英雄周瑜。在追慕古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时,继而联想到自己“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才能和抱负,然而“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未老先衰,一事无成,不禁忧愤中生,叹人生如梦,借酒浇愁。学生在阅读鉴赏作品时,跟随作者的思绪,可以走进作者的心灵,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无限激情,也可了解作者虽满怀理想和壮志,可政治上的失意和现实的无奈令他消极的情绪。
2、相似联想,异中求同
相似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性质或动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古诗词创作的手法、表达的情感、形成的风格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运用相似联想,在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中理解、掌握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鉴赏方法。
同一内容或情感运用相同或相似表现手法的古诗词作品比比皆是,我们往往可以由此及彼,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此句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方法联想到冯延巳的词句“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首词都表现了“愁”情,都采用了问答句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然而又不尽相同:李词用一江春水喻愁之绵长不尽;冯词的愁多得望不到边;贺词则用了博喻写得愁满地满城满天都是。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来写乐声,“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泉流”声等表现琵琶声高低起伏、摇曳多姿,使得难以体味的乐声变得真实可感。这可联想到白朴的《驻马听·吹》,作品巧妙利用通感的作用,以“霜天”、 “沙漠”、“梅花”、“白雪”、“中夜”、“明月”等一幅幅鲜明、生动的视觉画面来表现笛声所传达的一种空旷、高远、静谧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两者又有区别:前者用比喻和通感,而后者用通感、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前者写琵琶声,后者写笛音。
古诗词中有许多风格相似的作品,在学习时,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如: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联系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也可联想到陆游的《谢池春》、《诉衷情》,这几首词均写词人“当年”“壮岁”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冲天豪气,又表达了眼前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年华消逝,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叹。
同类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