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高友侗寨导游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三江高友侗寨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高友侗寨导游,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欢迎大家到风情柳州招福圣地的三江侗乡来游览观光!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一个位于湘、桂两省交界处的“世外桃源”;一处侗族纯民俗文化的体验地;一个世人寻梦的心灵家园;一个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寨;一个被文人墨客誉描绘为“诗境的家园”的新兴的休闲地;这就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大生态文化侗寨之一的林溪高友侗寨。   高友侗寨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境内的东北部,唯一属于长江洞庭湖水系最源头的小山谷里的寨子,距离著名的世界名桥程阳桥和程阳八寨景区22公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民族生态休闲摄影旅游景点,已经列入广西和谐乡村旅游项目。   在过来的一路上,您已经饱览了侗寨民居的诗一样的美景,看过了林溪河上侗家福桥的壮观气势,还欣赏到了林溪河水边古风古匀的水车群,如诗如画,梦幻之地,这是寻梦家园、艺术的源泉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外国游客到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一批又一批的美术创作者在这里激发了灵感,创作出闻名于世的艺术作品。   现在到了高友侗寨,您将会领略到另一翻侗寨韵味,这里的和谐之美会令您折服。高友侗族寨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具有侗族特色风水宝坻山谷建造的木质吊脚楼里,女人们穿着绣花的土布百褶裙,戴着厚重的银项链,男人们用传统的方式灌溉农田,以吹芦笙、多耶为乐,怡然自乐,有自己的信仰,与世无争。这里寨寨石板路相连,与邻寨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这个和谐的山寨,有5座各式各样的侗族鼓楼、有一座侗族福桥(也叫风雨桥),侗家特色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古井古亭繁多。侗寨着落在青翠竹林环绕之中,获得茂盛松杉护卫,鼓楼和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山泉水清爽、甘甜,是三江县水井和井亭最多的寨子。高友侗寨民风淳朴,民俗神秘,寨民和谐的气氛和很传统的公德吸引了许多休闲游客,美丽的高友侗寨风貌和和谐好客的寨民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和民俗考察专家。   高友侗寨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和谐美丽的故事,寨子名字的侗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寓意是“高山的朋友”。高友侗寨现在居住着400多户人家,1820多侗族同胞。据考证,高友建寨史于明代天顺年间(1458年)中国国内苗乱迭起时期,距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高友大部分原始居民是从江西吉安因苗乱逃难到湖南迁徙到林溪上游小溪山谷中屯聚的。寨子有传说,高友侗寨原本本是一块荒芜之地,山谷中古树参天,泉眼无数,猛兽云集。原居住在山谷中叫“山低”地方的寨民,有 “杨” 姓和“潘” 姓的两名男子,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一次上山打猎时发现这块宝地,赞叹这一处好山好水,便相邀携家眷至此,架屋定居,开荒种田,生息繁衍;由于深山老林,猛兽很多,他们在开荒造地劳动中,形影不离。如今很多地名带着双字,如“双两”“双虎”“双团”“双深”“双安”等等。再后来,吴、李、罗、陆、韦、石、黄、陈其他八个姓氏的人又先后迁来,与杨、潘两姓共同开发这片古老的家园。大伙都向杨、潘二氏一样团结成双成对,在这块土地上勤奋耕耘,逐渐形成自然教大规模的村落后,建造了风雨桥、鼓楼,他们将寨子命名为“高友”,意思就是高山上的永久朋友,表达了他们团结友爱的情怀。长期以来,纯正的友爱情感使寨民充满着公德心,团结互助,乐好施善,形成了如今远近闻名寨民有凝聚力的寨子。   侗族福桥???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可以注意看,侗寨下方一般都有一座木楼桥,这是侗家的福桥也叫风雨桥,她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雄伟壮观,是侗族的一种招福建筑。福桥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下部是青石垒砌的墩台;中部是木质桥面,采用密布式悬梁托架简支梁体系;上部是亭廊,采用榫铆衔接的梁柱体系,旁边设有栏杆和长凳。亭子坐在墩台之上,有几墩几台,就有几个亭子,亭子的造型主要有歇山式、钻尖式、和挺颐式三种。侗族风雨桥一般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这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供村民遮风避雨,另外还有民俗功用方面的实际意义。侗族传统观念认为,在村寨下方修筑这种木质桥梁,可以阻挡邪气,留住福气,确保村寨风调雨顺,故谓拦福桥和风雨桥。   高友侗寨的拦福桥建于清代初期,与所有侗族福桥一个模式,建造在高友寨子下方的左右山梁臂膀的连接处。把高友侗寨围拢得严严实实,赋予了很好侗寨风水寓意。听老人说,过去这座桥上有四座雕塑得栩栩如生的信仰神,中间塔亭供奉关公、左右为魁星、文昌,桥头为土地爷爷。可惜文革时期被毁坏,如今寨民只好恢复用牌匾代替神灵雕塑。   高 友 鼓 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活动中心,是村民议事、典礼、迎宾和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鼓楼内设长形皮鼓,遇事则鸣鼓聚众,故称鼓楼。诗云:“阳春收罢邀同伴,吹彻芦笙坐鼓楼。”在侗族地区,鼓楼几乎每寨都有,大的村寨分氏族而建,形成鼓楼群。鼓楼底部多为四方形,上部为塔阁式结构,楼顶分歇山式、钻尖式、挺颐式三种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