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们都这 么说 !;在运动神经终板制造的矛盾
神经-肌肉 “传导--阻滞--传导 ”; ; ;肌松药残余作用; 在肌松监测下新斯的明拮抗后残
余肌松作用
长效肌松药 TOF比值0.7 4%—60%
0.9 53%—93%
中效肌松药 TOF比值0.7 0%—45%
0.9 12%—95% ; 肌松监测未减少肌松残余作用发
生率(对传统观念的否定)
临床估评法较肌松监测法肌松残
余作用发生率高
神经刺激器法肌松残余作用发生
率较上述两种方法发生率低
; ; ; 问题一:在全麻诱导或维持时不论病人体重与其ED95,只大约应用多少剂量。此种用法在无肌松监测条件下,难以估测大致肌松程度,因而不能依据手术需要合理调控肌松药用量
●与其他全麻药甚至局麻药、镇痛药比较,仅肌松药可按体重与ED95调控所需肌松程度,即使无肌松监测条件,个体差异大,亦能作出大体判断;●无论全麻诱导或维持,均应按体重—ED95计算肌松药用量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肌松药用量为2~3个ED95/公斤体重;维持用量为在该肌松药阻滞效应持续至临床作用时间时追加1~
1.5个ED95/kg。; ※维持用量
持续静脉注射为1~1.5个ED95/kg/h
TCI 维库溴铵0.5μg/ml
罗库溴铵2.0μg/ml
TCI 的不足
此给药方法均可满足一般手术的肌松程
度要求,包括无特殊要求的胸、腹部手术; 问题二:
①用量不足(惧怕过量或手术
结束拮抗麻烦)
②浅全麻大剂量肌松药
忽略伤害性刺激反应
※标准化剂量;
二、肌松药的临床
作用时间;大部分麻醉学专业出版的专著所阐述的肌松药作用时间包括两个基本概念:
概念一:临床作用时间系指静注肌松药起效后至TOF(四次成串)监测中T1(TOF中的第一个颤搐反应高度)达到25%以前的时间
均为2×ED95/kg的临床作用时间 ; 概念二:单纯肌松药的临床作用时间
长效肌松药约为45~55分钟
中效肌松药约为28~35分钟
短效肌松约为10~20分钟
超短效10分钟以内 ; 临床问题
麻醉中基本不可能单独使用肌松药,必须与静脉或吸入全麻药联合应用,其临床作用时间必定不同程度延长,而临床麻醉中却易忽视,并由此导致肌松药应用不合理,甚至出现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其原由之一系出版的专著绝大部分所论及的均为单一肌松药的临床作用时间 ; 2×ED95/kg全凭静脉全麻中
临床作用应用时间
长时效肌松药70分钟
中效肌松药50分钟
短效肌松药25~30分钟; 2×ED95/kg吸入全麻中
临床作用应用时间
长时效肌松药为110分钟
中效肌松药 60~70分钟
短效肌松药30~40分钟;三、判断肌松程度
所存在的误区; 临床问题
将病人是否存在或出现自主呼吸作为加大或追加肌松药的指标,容易使此类药物应用量过大,尤其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临床常见的胸腹部手术所需肌松程度维持TOF中T1为10%左右,此指标取自于尺神经-拇内收肌颤搐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软RMS常见问题解答整理资料.docx
- 第五篇 智力发展.ppt
- 《行政领导学基础》试题和答案.doc
- 第十一章 专升本(石油化工)考试综合资料.docx
- 第十一章 组织行为学复习.docx
- 生活中公关礼仪.doc
- 机测背景下中职学前专业普通话教学的问题和对策.doc
- 论怎样提高基层团支部的凝聚力.doc
- 确定为发展对象党员群众会议记录.doc
-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要领.doc
- PDM软件:Siemens Teamcenter二次开发_(17).Teamcenter最佳实践与案例分析.docx
- SCADA软件:GE Proficy二次开发_(4).Proficy开发环境搭建.docx
- 智能电表软件:Landis+Gy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13).系统集成与测试.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8).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环境搭建.docx
- PDM软件:Siemens Teamcenter二次开发_(11).TeamcenterAPI与编程基础.docx
- SCADA软件:GE Proficy二次开发_(7).报警与事件管理.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chelon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11).智能电表行业标准与法规.docx
- 智能电表软件:Itron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6).用户界面定制与开发.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9).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工具使用.docx
- PDM软件:PTC Windchill二次开发_(21).Windchill最佳实践案例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