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那些变化?(3分) 答: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3)答: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3)答: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高考真题】(2010·四川文综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D,本题考察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 【高考真题】(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C,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补充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环境优越,更适宜于农业发展;劳动人民努力;统治者的重视 过程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发;东晋、南朝加强了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南宋时期最终完成经济重心 * * * * 唐 长安城平面图 宋 东京城平面图 【合作探究】16:阅读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北宋东京城平面图,说一说北宋东京城和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 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突破坊市时间限制; 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大。 商业活动方面: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更为频繁。 城市功能的变化: ①唐朝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较小。 ②宋元:政治功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③明清时期:江南兴起许多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 变化的原因: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城市布局的变化: ①唐代以前:多在北方黄河流域;整齐划一,市坊分开;商品贸易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日中为市)。 ②宋元开始:多在南方长江流域或东南沿海地区;市坊界限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 变化的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 ★ 古代中国城市功能、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历程: 西汉: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原因:丝绸之路开辟) 唐朝: 在外贸港口广州设立市舶使 两宋:同几十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贸易达到顶峰,但主要体现在“朝贡贸易”上。此后逐渐衰落。 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表现在外贸开口少(广州十三行)、贸易量极少(仅占市场商品总量3%左右) 汉朝 陆上丝绸之路 敦煌 古丝绸之路 起点 长安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2)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①官府控制 ②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闭关锁国”政策 广州十三行 5、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起源早并不断发展,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