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礼教的挽歌与赞歌——《孔雀东南飞》心解.pdfVIP

封建礼教的挽歌与赞歌——《孔雀东南飞》心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建礼教的挽歌与赞歌——《孔雀东南飞》心解

VoL 第32卷第6期 宜春学院学报 32.No.6 ofYichun 2010年6月 Journal College Jun.2010 封建礼教的挽歌与赞歌 ——《孔雀东南飞》心解 祝宗武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不是反封建礼教,而是对践踏礼教者的嘲讽与批判,对恪守礼教者的赞美与 歌颂。它为礼崩乐坏导致人伦变异而哀挽,也为自觉维护礼教的行为而钦叹。因此,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封建 礼教的挽歌与赞歌。 关键词i孔雀东南飞;封建礼教;践踏;恪守;纲常伦理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0)06-0120—02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精美 曲,礼教已脱离了它的原始性而变得面目全非,逐渐成为 的艺术性征服了古今无数读者,因此,自古至今有很多学 人们的精神枷锁。然此是后话,不在本文的论列范围。 者纷纷撰文对其进行评说,其中,探讨本诗的主题则是这 诸多评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本诗的主题,建国后有很多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是 孔雀东南飞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焦、刘两家的 “反封建礼教”。而少有持异议者。因而已成定论。令人难 基本情况。 以理解的是,学者们为什么总是习惯于以是否反封建礼教 诗中的焦、刘两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寡母 作为评定古代作品是非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因此,很多 和膝下的一儿一女,且都是儿长女幼(刘兄是否娶妻,诗 优秀的古典作品,包括诗、词、小说、戏曲等都被强行贴 中不详,故不妄加揣测);尽管两家的家长不同:焦家是焦 上“反封建礼教”的标签,然而大都令人莫名其妙,啼笑 母。刘家是刘兄,但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践踏者,并且共 皆非。其实,如果我们不是以某种特定的政治理念去诠释 同制造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作者这样安排,颇 古代作品,而是站在历史的原点,以实事求是之心去“还 有深意。 原”古代作品,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古典作品尤其是 先来看焦母。焦母是焦家事实上的家长,然而根据札 封建社会前期的作品,并不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孔雀 法,他的家长地位名不正言不顺。‘礼仪·丧服说:“妇 东南飞所表现的是对践踏礼教者的嘲讽与批判和对恪守 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 礼教者的赞美与歌颂,并号召人们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 从子。”春秋谷粱传也说:。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 什么是礼教?礼教即礼仪教化之谓。在封建社会中, 于夫,夫死从长子。”据此。仲卿才是焦家合法的家长。但 礼教自然被烙上深深的封建印痕并为封建统治服务,所以 由于焦母的蛮横刁悍和仲卿的孝顺温柔,她窃据了家长的 被称之为“封建礼教”。礼教形成于封建社会初期,后经孔 地位,并完全无视儿媳的温婉贤惠和儿子的苦苦哀求,一 子、孟子、苟子和两汉儒生不断注入了一些新的成分,但 意孤行要驱遣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 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它的原始性。它的一些内容,在今天看 怀忿,汝岂得自由!”“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 来当然是腐朽的甚至是丑恶的;但在古代,它对于维护封 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副村野 建社会前期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行为 泼妇的尊范。 准则,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故史记·礼书说:。天下 按照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去妇”原则,妇符合“七 从之者治,不从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