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乡村空间规划中中国空间的探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06.乡村空间规划中中国空间的探索

0006.乡村空间规划中中国空间的探索 梁远 摘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不同的地 理、气候、社会环境决定了一个建筑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他所设计的建筑作品 【2】 的风格 。即一个时代的建筑必将烙上这个时代的特征。那么先人是如何将时代特征融入建 筑空间的设计和规划中?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入手,将中国传统的空间精神从建筑 形式中剥离出来,并借鉴古人的设计理念将中国空间的精神融入到乡村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当 中去。 关键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空间体验、抽象继承 1.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古人在营造活动中持有的最基本的观念。一是作为中央,地方的最 重要的建筑活动,宗教建筑;二是星野说;三是建筑设计中将对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序的 【3】 把握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 天人合一的现代解释就是人的营造活动应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整体空间规划 中,人类的营造活动应让位于自然,以大自然为底色,建筑点缀其中,充分与自然融合。单 体空间的营造则应以建筑为底片,自然点缀其中,让大自然的活力与灵气冲破钢筋混凝土的 藩篱,与建筑的单体空间相拥,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底色的效果。 古人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展现对环境的具体认知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那么在现代, 古人的这一行为是否可以翻译为某种程度上的仿生学。不管是建筑的外形还是建筑的材料甚 至是建筑的结构都可以从自然界中汲取营养。例如鸟巢体育馆,它不仅生动再现了自然界中 的鸟巢,而且在夜晚还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光影效果(见图1)。但是鸟巢放在世界上任何 一个地方都会很壮观,也就是说它缺乏一些本土的民族特色,所以我们在进行这方面的创造 的时候能否加入一些本土的传统元素。例如鸟巢外表纷乱的钢结构能否做出一种古代窗棂的 效果? 图1:鸟巢令人兴奋的光影效果 乡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人造环境,因此乡村的空间规划应该考虑如何在合适的地方布置 合适的景观或建筑以及如何锦上添花而不让人觉得生硬突兀。中国传统园林以“虽为人作, 宛自天开”著称,其中的一些建筑形式以及空间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 水榭亭阁——园林中联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媒介。水榭亭阁几乎没有围护结构,这 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古人一方面希望“不为五斗米 折腰”过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自在生活,一方 面又希望出将入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水榭亭阁这类建筑物很好地解决 了这一心理矛盾,置身其中,既能顾庙堂之事,又能寄山水之情。在现代,人们同样有着各 种矛盾的心理,在建筑设计和空间处理上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仅仅满足功能的要 求。家固然是休憩的港湾,但人们在休息之余也有和外界交流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虚 拟社区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的住宅设计只注重了家庭的私密性而忽略了和外界交 流的需求。建筑设计师是否可以借鉴水榭亭阁的理念来处理空间使之兼具私密与公开。 小桥流水——园林中景观的脉络。水充满了灵性,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 古以来人就有近水而居的习惯。在古今中外的园林设计中,水都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何 在空间中加入“水”的元素——这里的“水”与其看作具象的不如看成是“活”的代名词, 即让空间成为动态的或者说对于不同的感受主体来说其体验是不同的。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 墅的各层之间采用折形坡道相连,漫步其上,随着脚步的移动,视点的转换,自然而然就给 人一种动态的空间体验(见图2)。再如安藤忠雄的“风之教堂”(见图3),徜徉于长长的走 廊,感受空气的流动就仿佛置身在时间的长河、人生的旅途中。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 “嵌”在各种介质中的——水、空气、光甚至人的心灵。空间的“动”可以由这些介质来体 现,就仿佛置身水下,水面的光本是静止的,但是随着水的波动,光也就跟着“动”了起来。 还有一种“动”是通过“过分”的静止来体现的,正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日 本的园林景观中的沙景就是通过细沙的绝对静止来体现“水的动”。 回廊——园林中联系建筑的纽带。一方空间通常不只一栋建筑,如何将零散的建筑联成 一体?南京的奥体中心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设计师通过环绕主体育场的平台将各个体育场 馆相连不仅在功能上使交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