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锅炉机组行规程
QB/XNR.GL.10-2005
锅炉机组运行规程
(试 行)
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批 准:
审 核:
编 写:
目 录
第一篇 锅炉机组的运行
第一章 设备及燃料的简要特性
第二章 锅炉机组检修后的检查与试验
第一节 检修后的检查
第二节 水压试验
第三节 转动机械试运行
第四节 冲洗过热器
第三章 锅炉机组的启动
第一节 启动前的检查与试验
第二节 启动前的准备
第三节 锅炉点火
第四节 锅炉升压
第五节 锅炉并列
第四章 锅炉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
第一节 锅炉运行调整任务
第二节 锅炉水位的调整
第三节 汽压和汽温的调整
第四节 锅炉燃烧的调整
第五节 锅炉排污
第六节 锅炉除灰与打焦
第七节 除尘器的运行
第八节 转动机械的运行
第九节 自动装置的运行
第十节 锅炉设备的运行维护
第五章 锅炉机组的停止
第一节 停炉前的准备
第二节 停炉程序
第三节 停炉后的冷却
第四节 停炉后的防腐
第五节 停炉后的防寒
第六节 锅炉的热备用
第二篇 锅炉机组故障处理
第一章 故障停炉
第二章 锅炉水位异常
第一节 锅炉满水
第二节 锅炉缺水
第三节 锅炉水位不明
第三章 汽包水位计损坏
第四章 汽水共腾
第五章 锅炉承压部件损坏
第一节 锅炉水冷壁管损坏
第二节 省煤器损坏
第三节 过热器损坏
第四节 减温器损坏
第五节 蒸汽及给水管道损坏
第六章 锅炉及管道水冲击
第七章 锅炉燃烧异常
第一节 烟道内可燃物再燃烧
第二节 锅炉结焦
第八章 电气系统故障
第一节 负荷骤减
第二节 锅炉厂用电源中断
第九章 辅助设备故障
第一节 风机故障
炉排故障
燃烧室炉墙及吊钩损坏
附录1 漩流板式除尘器运行操作规程(适用于2#、3#、4#炉)
附录2 灰水泵运行规程(适用于灰水泵房)
附录3 输煤系统运行
附录4 出渣系统运行
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
第一章 设备及燃料的简要特性
一、设备简要特性
1、设备概况
1.1 1#、2#、3#锅炉部分
(1)锅炉型号:UG—35/3.82—M18
(2)制造厂家:无锡锅炉厂
(3)制造年月:1992年3月(1#炉)、1997年3月(2#、3#炉)
(4)投产年月:1998年12月(2#3#炉)
1.2 锅炉设备主要技术规范:
(1)额定蒸发量:35t/H
(2)额定蒸汽压力:3.82MPa
(3)汽包蒸汽工作压力:4.21MPa
(4)额定蒸汽温度:450℃
(5)给水温度:104℃
(6)给水压力:4.61MPa
(7)热空气温度:136℃
(8)排烟温度:148℃
(9)连续排污率:2%
(10)锅炉机组设计效率:81%
(11)锅炉水容积:30T
1.3 4#锅炉部分
(1)锅炉型号:UG—75/3.82—M40
(2)制造厂家:无锡锅炉厂
(3)制造年月:2002年12月
(4)投产年月:2003年11月
1.4 锅炉设备主要技术规范
(1)额定蒸发量:75t/H
(2)额定蒸汽压力:3.82MPa
(3)汽包蒸汽工作压力:4.21MPa
(4)额定蒸汽温度:450℃
(5)给水温度:150℃
(6)给水压力:4.61MPa
(7)热空气温度:165℃
(8)排烟温度:162℃
(9)连续排污率:2%
(10)锅炉机组设计效率:81.1%
2、锅炉设备结构概况:
2.1 1#、2#、3#锅炉部分
1#、2#、3#锅炉均为中压、单汽包自然循环锅炉;“π”型布置,装有加煤斗及顺转的鳞片式不漏煤单炉排的燃烧设备,炉膛四周布满水冷壁管,炉膛出口处布置有拉稀的凝渣管,水平烟道内垂直布置对流式过热器,表面式减温器位于高温和低温段过热器之间,尾部竖井中布置有钢管式省煤器和管式空气预热器,锅炉的出渣设备为一台刮板式除渣机。
2.1.1 锅炉主要承压及本体部件:
(1)炉膛内由60×3mm的锅炉管密布炉膛四周,构成水冷壁;整个水冷壁系统组成六个循环回路:前水冷壁为一个回路,由39根节距为100mm的水冷壁管、8根83×4mm的下降管组成,其下降管和上升管的截面比为0.369。整个后水冷壁为一个循环回路。由54根节距为80mm的水冷壁管,10根83×4mm的下降管组成,其下降管和上升管的截面比为0.357。侧水冷壁分成前后两个回路,前回路由九根节距为140mm的水冷壁管,两根83×4mm的下降管组成,其下降管和上升管的截面比为0.472,侧后回路由15根节距为140mm的水冷壁管、3根83×4mm的下降管组成,其下降管和上升管的截面比为0.386。
2.1.2水冷壁回路特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docx VIP
- AQ2002-2018炼铁安全规程.pdf
- 2024年0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2024年度招考高校毕业生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全考点剖析附答案解析.docx
- 三级健康的管理师教学大纲.doc VIP
- 禁毒知识教育毒品知识禁毒课件完美版.pptx VIP
-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pptx VIP
- 皮带工初级技能考试题库.pdf VIP
- J_BT 9930.4-2015 立式带锯床第4部分:滑车型立式带锯床精度检验.pdf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3课《快乐儿童节》课件.pptx VIP
- (二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