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疾病

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疾病 讨论内容 1 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2 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 3 阿卡波糖改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1 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定义 进餐后随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血糖在10分钟左右自基础状态开始升高 正常人进餐后血糖1小时达到峰值 ?140mg/dl 7.8mmol/L 2-3小时回复至餐前水平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 胰升糖素、肝糖代谢及周围组织糖利用的异常致使血糖 餐后2小时达峰 持续升高 290 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监测4点血糖谱 8:00am, 11:00am, 2:00pm, 5:00pm 计算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曲线下面积 观察不同HbA1c 水平餐后血糖的贡献 关注餐后血糖较仅关注空腹血糖的总体血糖控制更好 餐后高血糖 – “糖尿病的早期预警” 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进餐与血糖 血糖升幅的产生与消除分2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葡萄糖产生,包括进餐食物糖的吸收, 肝糖的输出。 糖尿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均处于餐后的糖代谢状态 HbA1c控制要求越高,餐后血糖越重要 血糖波动影响生存率—Verona Italy 控制餐后血糖 以餐后血糖为目标比空腹血糖更有效降低HbA1c 餐后血糖对全面血糖控制有重要影响 不控制餐后血糖不能达到HbA1c强化目标 减少血糖波动增加生存率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讨论内容 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 阿卡波糖改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餐后高血糖直接损害终末器官 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餐后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动加剧,可升高慢性并发症的危险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Ceriello A. Diabet Med 1998; 15(3):188-193.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的机制 高血糖引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I) 高血糖引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II) 30位2型糖尿病患者,20位正常人作对照 进食3种不同的餐 高脂肪餐 75g 葡萄糖 高脂肪加75g 葡萄糖 测量指标: 血糖 三酸甘油脂肪 nitrotyrosine 内皮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 餐后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引致动脉功能受损 餐后血糖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最相关的因素-- RIAD 研究: 餐后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直接相关 RIAD 研究: 餐后血糖预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独立于空腹血糖和HbA1c 小结 正常人、 IGT、 糖尿病患者在急性高血糖下都会导致内皮倚赖的血管舒张能力减退 急性高血糖增加内皮细胞凋亡 IMT, 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标, 与餐后血糖而非空腹血糖相关 檀香山心脏研究: 餐后血糖预测死亡率 欧洲心脏调查 DECODE: 死亡率随访 欧洲13 个中心, 前瞻性研究 25,364 名受试者,最长随访时间为20年(平均7.3 年) 1,275 名入选时已诊断糖尿病 13 个研究为男性患者(132,785 个患者年) 6 个研究为女性患者(48,900 个患者年) DECODE:既往没有糖尿病史的病人 各种原因的死亡危险与餐后2小时血糖相关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死亡危险, 餐后2小时血糖与收缩压同样重要 DECODE研究: 餐后血糖预测死亡率 2小时餐后血糖每升高 1mmol/L,与收缩压升高 7 mmHg 所引起的死亡危险相当 DIS: 餐后血糖预测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讨论内容 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 阿卡波糖改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3 阿卡波糖改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 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共同通路 葡萄糖 多元醇途径中的限速酶 升高的 葡萄糖 6-磷酸果糖在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6-磷酸葡糖胺 在O-乙酰葡糖胺转移酶作用下细胞内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被加上N-乙酰葡糖胺(GlcNAc) 过多的GlcNAc可与转录因子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位点结合,促进PAI-1、TGFβ1 的产生 蛋白激酶C途径 PKC途径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eNOS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途径 AGE的形成 三种AGE前体 细胞内 AGE前体共价修饰蛋白,改变其功能 细胞外基质 蛋白被修饰后与其它基质蛋白和整合素发生异常交联 血浆 AGE前体与AGE受体结合,改变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基因 表达-级联反应 ROS NF-kB增加 ROS通过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