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的复习题1、酮与伯胺反应生成()A. 肟 B.胍C.席夫(Schiff)碱 D.酰胺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A.Cl2CHCOOHB.ClCH2COOH C.Cl3CCOOH D.CH3COOH 3、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A.Cl2CHCOOH B.Cl3CCOOH C.ClCH2COOH D.CH3COOH 4、下列化合物中pKa值最大的是()A.CH3COOCH3 B.CH3CONH2 C.CH3COCl D. (CH3CO)2O5、下列化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A.2-甲基-1-氯丙烯 B.1-氯-1-溴丙烯C.2-甲基-2-丁烯 D.1,1-二氯-2-甲基丙烯6、CH3C≡CCH=CH2经Lindlar催化氢化得到的产物是()A.1-戊烯 B.1,3-戊二烯C.正戊烷 D.2-戊烯7、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对甲基苯甲酸 B.对硝基苯甲酸C.对氯苯甲酸 D.苯甲酸8、水解反应活性最大的是()A.乙酰胺 B.乙酰氯C.乙酸酐 D.乙酸乙酯9、保护醛基常用的反应是()A.羟醛缩合 B.缩醛的生成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10、苯甲酸与下列醇酯化反应的活性最大的是()A.正丁醇 B.乙醇 C.正丙醇 D.甲醇11、在室温下,下列有机物既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A.苯 B.环己烯 C.环丙烷 D.乙烷12、在干燥HCl存在下,乙二醇与丙醛反应生成()A.缩醛 B.缩酮 C.醚 D.酸13、在下列烯烃中,用作水果催熟剂的物质是( )。A.丁烯 B.异丁烯 C.乙烯 D.丙烯14、在适当条件下1mol丙炔与2mol溴化氢加成,主要产物是( )。A.1,1-二溴丙烷 B.1,2-二溴丙烷C. 2,3-二溴丙烯 D.2,2-二溴丙烷15、在过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1mol丙烯与1mol溴化氢加成,主要产物是( )。A. 1-溴丙烷 B.3-溴丙烯 C. 2-溴丙烷 D. 2-溴丙烯16、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常用的方法是加入少量哪种物质( )A.乙醛 B.甲醛 C.甲醇 D.低级硫醇17、下列哪些化合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 (多选)A.邻硝基苯酚B.邻甲苯酚C.对硝基苯酚D.邻氟苯酚18、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CH2FCOOH B.. CH3COOH C. CH2ClCOOH D.CH2BrCOOH 19、下列物质中,能使浓、热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甲苯 B.叔丁苯 C.萘 D.苯20、自由基反应的反应机理包括( )阶段。(多选)A.链终止B.链增长C.链引发21、自由基反应必须在( )作用下发生。(多选)A.酸或碱催化剂B.热C..自由基引发剂D.光22、烷烃卤化反应中,氯化反应和溴化反应都有选择性,但溴化反应的选择性比氯化反应( )。A.差不多 B.大得多 C.小得多23、鉴定甲基酮通常用()A.斐林试剂 B.碘仿试验C.席夫试验 D.本尼迪克特溶液24、双键碳是( )杂化。A.sp2 B.sp3 C. sp D.不等性sp3杂化25、CH3CH=CH— 的名称是( )A.丙烯基 B.丙基 C.异丙基 D.烯丙基26、亲电试剂:本身缺少一对电子,又有能力从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例:( )等。(多选)A. H+ B.Br+ C. Na D. HCN 27、烯烃与HX的加成反应,具有区位选择性,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产物符合( )规则。A.马尔科夫尼科夫B.柏朗克C.查依采夫D.休克尔28、二元羧酸受热后的反应产物符合 ( ) 规则。A.马尔科夫尼科夫 B.柏郎克C.休克尔 D.查依采夫29、反-1,2-二甲基环己烷有两种构象,其中( )型较稳定。A..eeB.aa C.ae30、记忆费歇尔投影式R/S构型的简易标记法的三个字是( )A.竖,顺,S B.横,顺,R C.横,顺,S 31、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数目随其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若有二个手性碳原子,则其旋光异构体数目最多可能为( ),A. 6 B.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