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天少帅”袁家军——中国神舟飞船总指挥
“航天少帅”袁家军——中国神舟飞船总指挥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举国上下欢腾。中国的航天事业受到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往日里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此时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发现,中国神舟飞船的总指挥,竟是个“航天少帅”。 袁家军,“神舟”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著名空间技术青年专家,有“航天少帅”美誉。1962年9月出生于吉林通化,198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系,198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毕业。荣获过第11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度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00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或荣誉。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系国际宇航联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华夏“飞”梦五千年。今天,这一美好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为之振奋!世界为之喝彩!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这一刻,“神舟”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想起自己当初的誓言:“这辈子只要能把飞船这一件事情做好,就算没有白活。 脱颖而出的航天专家 中学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袁家军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是: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他如愿以偿。 大学毕业前,恰赶上空军从大学生中挑选飞行员,袁家军顺利通过了体检及其它审查,同时他又考取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面对两种选择,他选择了投身航天。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是中国卫星设计与研制的核心部门。1987年,袁家军硕士毕业,到总体部结构实验室,从事卫星立项前的研究工作。两年后,受院里委派,袁家军赴德国宇航院力学研究所研修。研究所里的德国同行,惊讶地发觉哪怕是再简单的实验,这个英俊的中国青年也能做得不同凡响。 一年的研修结束了,袁家军回国。当时,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刚刚上马。卫星总系统由双方联手,而结构系统则由巴西完成。但巴西在技术与经验上还不够成熟,无法完成结构系统的设计与研制。于是,巴西便将这个系统又反承包给中方。总体部结构实验室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已被任命为室主任助理的袁家军负责整个研制的协调、组织与管理。 卫星的总体结构分为两个舱段,即服务舱和有效载荷舱,袁家军一个人就负责一个舱段——有效载荷舱的设计与研制。对于他来说,强度和难度都是超负荷的。1991年夏天,卫星的结构大系统顺利完成,并在巴西空间研究院的专家会上一次性通过。 1992年,而立之年的袁家军被破格提拔为卫星结构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和结构实验室的副主任,开始主持“实践”四号卫星的研制工作。 “实践”四号是为了发展我国的小卫星,并适应“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实验任务而上马研制的。虽是小卫星,但五脏俱全。作为负责人,袁家军肩上的担子无疑十分沉重——各个试验组出现的技术难题,都要一一汇总到他那里,由他组织各系统的专家、学者研讨攻关。 “实践”四号顺利升空,正常运行了6个月(设计寿命),为我国开展新一代应用卫星的研制和新型航天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1994年,袁家军任总体部副主任;1995年5月出任空间研究院院长助理。不多久,升任副院长,并作为常务副总指挥,主抓我国最新型空间飞行器(宇宙飞船)的研究和设计。他组织制定出了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工程管理办法,保证了飞船研制的顺利完成。1999年底,他又远赴发射基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奋战4个月,圆满完成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任务…… 在怀疑声中走马上任 200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袁家军第四次领命出征戈壁。巴丹吉林沙漠,弱水河畔,老远就能看到一片乳白色的高大建筑群。这一切在袁家军眼里,像久违的朋友一样亲切。这年冬天的戈壁滩刚刚经历一场罕见的大雪,发射阵地的气温下降到—27℃,对于屹立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四号飞船,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飞船发射成功,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防寒措施,在飞船的各种测试现场,也总能看到袁家军指挥调度的身影。 “……5、4、3、2、1,点火!”指挥员的口令刚落,发射场上惊雷声起。霎时间,耀眼的烈火从火箭底部喷射而出,推动整枚火箭腾空而起,直上云天。火箭带着飞船越飞越快,越飞越远,渐渐化作天幕上一颗闪亮的星星,很快,它淡出人们的视线,飞往深邃宇宙的更深处。 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站在“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面前,袁家军百感交集。它的每一个部件,几年来它的每一点点变化,他都烂熟于心。思绪一下飞回到8年前,他带领试验队员为航天员打造第一个返回舱的时候。 那一年袁家军33岁,被任命为神舟飞船副总指挥、北京空间技术实验中心建设总负责人。实验中心是国家专项投资的重大工程,可以满足飞船以及大型卫星总装、试验、测试的一体化需求,包含了十大重点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