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小高考历史周年复习
考前预测之周年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90周年 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13日孙中山即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代任。为了引导袁世凯步入民主程阶,4月1日,孙中山亲自去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1、日军侵略的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出中国”;②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③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 A、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B、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抗战中的重要会战和战役 (1)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抗战 A、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B、主要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938年秋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结果: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斗争 A 、路线制定: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策 略: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表 现:组织百团大战: ①时间:1940年下半年 ②地点:华北敌后 ③指挥者:彭德怀 ④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1)胜利的原因:①内因: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②外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与支持; (2)胜利的概况: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3)胜利的意义: 国 内:①它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