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库房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4.1冷风机冷却面积的校核
按照《冷库设计规范》P 页 6.2.8 条的规定,冷却设备传热面积应该按照下
38
式进行计算:
f s
A =
s k Dq
s s
2
式中:A 一一,冷却设备传热面积,m ;
s
φ 一一冷间冷却设备负荷,W ;
s
2 o
k 一一冷却设备的传热系数,W/m . C;
s
对于冷风机,根据《冷藏库设计》,表 8416P 页,对于下进上出的氨泵强
259
制供液,k 查表求得。如果冷风机为上进下出,表中的系数乘以 0.9。
s
根据 《制冷技术问答》(上海水产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编)P 页,分析了 “上
349
进下出”以及“下进上出”的比较:
在氨泵供液的制冷系统中,来自泵的低压氨液从蒸发器的上部进入,吸收热
量蒸发后,从蒸发器下部回气,就叫做氨液的 “上进下出”流向。如果从蒸发器的
下部进入,吸收热量蒸发后,从蒸发器顶部回气,就叫做氨液的“下进上出”流向。
a. “下进上出”流向中的氨液,在管道中自始至终时受迫运动,对于低压循
环桶的安装位置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满足氨泵对进氨液端液柱的要求就可以,
“上进下出” 流向的氨液, 在进入蒸发器以后时靠液体的重力自然下流。 所以,
低压循环桶的安装高度,必须低于冷库的最底一组蒸发器,才可使蒸发器中的液体
自流到低压循环桶。然后,经过氨泵对蒸发器进行在循环。这样,就对机房设备提
出了要求,基建费用势必增加。
b. “下进上出”流向,当库房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停止供液以后,蒸发器里
的液体不可以自行流出,残留的氨液要继续蒸发吸热,使得库温继续下降,这样给
准确的控制库温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使库房的温度招待会复杂化。
“上进下出”流向,在停止供液以后,蒸发器里的残留液体可以自行流到低
压循环桶,不存在残留液体继续吸热的问题。因此,可以比较准确的控制库温,便
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自动化设备也可以简化。
c. “下进上出”流向在进行热氨冲霜时,必须先行排液,操作费时,麻烦;
“上进下出”流向省略排液过程,一旦停止供液,即可以立刻开始融霜操作,省时
省力。但是,必须设置较 “下进上出”流向更大容积的低压贮液桶,以容纳氨泵停
止运转后从蒸发器回流的全部制冷剂液体。
d. “上进下出”流向比 “下进上出”流向更容易把蒸发器内的润滑油冲刷出
来,减轻润滑油对蒸发管内表面的污染程度,降低了管壁传热阻。
e. “下进上出”流向的氨液,始终时压力输送,就是在并联支路较多的情况
下,也容易作到均匀配液。 “上进下出”流向则不然,特别是并联支路总断面面积
大大超过供液管道的面积时,不太容易作到均匀配液,有时要在各支路上装上控制
阀门进行调整。
f.在蒸发管排数多,纵向高度大的情况, “下进上出”流向会使蒸发管组下部
排管承受较大的静液压力,这样就造成蒸发压力的升高;而 “上进下出”流向的蒸
发排管,其各处所承受的压力大致相等。因此,蒸发压力上下一致。
g. “上进下出”流向的制冷剂充液量比“下进上出”流向要少的多。 “上进下
出”流向的制冷剂充液量为蒸发排管容积的 2530%。 “下进上出” 充液量为蒸发
排管容积的 60%左右。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 “上进下出”流向较 “下进上出”流向具有较多的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