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心理健康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心理健康导论 40道题心理健康测试 当堂做 2006年3月,华南农业大学10天内发生四起自杀事件 他们杀死自己,也是因为某些无法摆脱的困扰 他们杀死自己,也是因为某些无法摆脱的困扰 数据 北京晚报曾报道了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成至三成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4%。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广州某学校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5.61% 学生有轻度以上的心理痛苦水平,其中 15 例(占 1.79% )达到中度痛苦水平以上,有近 200 例(约占23% )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我国每年25万人自杀死亡 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 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自杀未遂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女性自杀未遂人数是男性的3倍 联合国估计,自杀未遂人数是自杀死亡人数的10倍至20倍。16%的自杀未遂者以前也有过自杀行为,更容易反复自杀导致死亡自杀未遂者往往是冲动性自杀,近一半人考虑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触目惊心的现象:大学生自杀! 马加爵、郭力维、丽江女生、旅日留学生、药家鑫…… 2012年5月25日,是第13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本门课程 公共必修课 学分:1 学时:16;半学期,每周2学时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看看你是否是这样的人: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 是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 是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 是个迷惘的人。 毕尔斯:一个大学生患精神病前后的故事 1894年美国青年毕尔斯考入耶鲁大学,同年一向健康的哥哥突然癫痫发作,得病6年后去世。最后的诊断为脑底肿瘤引起的癫痫。毕尔斯心想:“如果一向健康的哥哥也会得癫痫,那么能有什么办法防止我得同样的疾病呢?” 毕尔斯:一个大学生患精神病前后的故事 “这种想法很快占据了我的心,我对此想得愈多,就愈变得神经质,就愈相信自己的发病只是时间问题。我想着癫痫,梦着癫痫。无数不安的想法折磨着我,这种过度紧张把我拖到发病的边缘。”在大学里他的主要问题是对背诵课文极度恐惧,不愿说话。 毕尔斯:一个大学生患精神病前后的故事 毕业后虽参加工作,但想象癫痫发作的念头频繁出现,自以为自己肯定患了癫痫,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过恐惧的日子。希望自己快点死亡,担心以免一旦被亲人发现将失去自杀的机会。 毕尔斯:一个大学生患精神病前后的故事 1900年6月23日下午毕尔斯从自己四层高的楼上跳下企图自杀,但只是足跟部骨折。他说:“我一刻也没有失去知觉,一直纠缠着我的疯狂的恐惧感,在我摔下地面的那一刻,终于被驱散了。此后,我再也没有体验这种想象的疾病发作,并且一刻也不再怀有这种想法。” 毕尔斯:一个大学生患精神病前后的故事 到达医院后,装有铁条的窗户引发了他持续798天的一连串可怕的妄想。以为被别人迫害而拘禁。以为自己处在警察的监视之下。 在住院期间,他多次写信给州长,揭发精神病医院虐待病人的情况。 1903年9月出院后,先从事商业,后从事旨在改善医院管理和精神病人待遇的人道主义工作。 毕尔斯:一个大学生患精神病前后的故事 1906年将他患病的过程和在医院的经历写成《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一书出版,得到了当时大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等的高度称赞。 推动了世界上第一个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20世纪30年代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召开。毕尔斯成为精神卫生运动的创立者。 结论 (1)本案例无遗传、无生物性原因,而是当事人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无知导致疑病和恐惧;妄想导致自杀行为。 (2)精神病是可控可愈的,他们仍可对社会作出贡献,我们要关爱精神病人。 (3)精神病症状的识别有助于及时得到治疗和危机干预。 健康概念的演变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这三项标准具体化为:一是没有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二是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三是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宪章 3.医学-心理-社会模式:全面健康观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989年,WHO 一维:没有疾病P5-6 三维:躯体、心理、社会适应 五维:躯体、精神、社会、道德、行为 什么都可以有,不能有病;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没有健康 5大基石:膳食、运动、研究、心理、睡眠 精力充沛,能应付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