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论文化转型语境中的文体革命
及其艺术实践
吴 秀 明
内窖提要 新时期文学曾有过三次文体革命,从总体上看,它具有 自由松动、多元融合、频繁 多交的艺术特征。
其中作为抒情类的诗歌、散文的文体革命起步早,兴衰起伏更迭较大;而作为叙事类的小说、戏剧的文体革命因切近
世俗化社会 ,汇集 了一大批锐意创新的文学精英 ,在相对稳定的实践中取得 了更为显著的成就。本文 围绕抒情和叙
事两种文体革命这一论题,对近二十多年来文体现代性的现状及其艺术实践试作评述,以便从中寻找可资借鉴的创
作资源。
关 键 词 文体革命 抒情类 的文体革命 叙事类的文体革命
尤其是在世纪之交这样一个 日新月异的大变革、大转折 的时
文体革命的宏观描述 代,就更是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认为文体不仅是文学内
容发展演变的沉积程式,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冲破 自身规范的
文体的建构是文学现代性一个不可忽视 的重要方面。 可变 的秩序 。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 的。
随着转型期作家人格精神、思维观念和表达方式的日益成熟 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内,当代文学中的文体探索
或觉醒,文体现代性问题也就必然地被提到创作议程上来。 事实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包括文体在 内的各种形式刨新
“文体 一词在现当代文学中具有多义性,但通常往往指 常被斥之为 “形式主义 而受到不应有的贬抑。即使在某些
作品的体裁(如散文诗)或作家的风格流派特色(如杨朔体)。 松动的时候,对文体形式的关注也是在政治思想倾向性特别
当然,这是狭义的概念。如果作广义的理解,文体应被视为 是强调题材和主题重要性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提出。这就
是特定时代特定作家之特定的艺术把握生活的方式,是文学 不能不使其长期封闭僵硬滞后,难以从传统惯见的文体形态
审美化的生成物 。它不是纯粹 的形式,而是积淀着思想的 中走出来。检视 2o世纪8o年代以前的文坛 ,我们可以发现,
“有意味的形式”,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 ,就是 “文体是思想的 那时文坛循守的主要是现实主义这条单一的路子,作家们采
浮雕性、可感性,在文体里表现着整个 的人 ;文体和个性、性 用的文体样式几乎大同小异,没有任何区别;中国古典现实
格一样 ,永远是独创的”①。文体作为艺术把握生活的方式或
文学审美的物化形式,它毫无疑问地具有恒定不变的秩序化
① 《别林斯基选集)第 2卷,新时代文艺出版社 1953年版,第 234
的一面 ,但它更多地表现为 “随势而变”的非稳定性的特点。 页 。
104 天津社会科学 2003年第 3期
维普资讯
主义、西欧批判现实主义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 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文体现代性的本质特征。
表现形态不但成 了叙事类文学的形式正宗 ,而且成 了抒情类 2.多元融合。所谓融合,就是指各种艺术样式之同在不
文学的形式正宗。直到80年代开始,因开放的文化政策带 失本位性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其他样式的长处,来弥补某
来的思维观念的开放,才使作家们对 旧有文体萌生了从不满 一 文体规则所带来的形象单调和静止呆板的缺蹈,增加作品
到要求变革的强烈愿望。自此 以后,文学在整体上既充满生 的艺术表现力 的涵盖面。现代艺术 的显著特点,它的丰1Ir
机活力又不免显得混乱无序,一场前所未有的文体革命也随 性、复杂性、开放性,很重要的就表现在这里。以戏尉为例,
之来临。 有人早在 2o世纪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