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原认识论
*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生物学的层面去理解人的认识,把认识看作如同动物的心理活动一样,只是一种因受到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消极被动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 第一,不懂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二,不懂辩证法,不能解决认识中的各种矛盾。 *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判断与命题(陈述)是一致的。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表现为: (1)主体的价值观、目的和要求影响着感知活动的方向 (2)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着感性认识的深度与水平 (3)感性认识的结果要用理性形式表述 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因素,表现为: (1)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对象 (2)理性认识要以感性形式为物质外壳来表现 * * 1、认识的反复性 从客观方面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 质也有一个暴露的过程。 从主观方面看:一定阶段主体的认识能力 有局限性。 2、认识的无限性 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着的 * 1、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竺可桢 李时珍 *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第谷 开普勒 *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为什么? 怎样? *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说)。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麦哲伦 * 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 * 牛顿:光是“粒子”。 惠更斯: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光的本性之争 * 宇宙爆炸说 太阳中心说 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天圆地方说 * 人类实践发展的无限性 人力 畜力 电力 核力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近批准国内开始研制核能推动航天飞机,最早可能会于2011年发射升空 * 古人问“天” 飞船上“天” 人类登“天” 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实践在认识中不断前进 * 2005年 1969年 1981年 1961年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次进入太空 第一次登陆月球 第一架航天飞机 第一次撞击彗星 * 科学←→技术←→生产 (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 三次科学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技术革命 * 100年的十项重大发明 原子弹 因特网 人造卫星 电视 阿斯匹林 个人电脑 克隆羊 航天飞机 移动电话 激光 *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所谓思维的至上性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所谓思维的非至上性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按人的认识能力的本性和可能性来说,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未被认识之物。 * 思维的探险 我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国家、民族国家、友情的圈子,甚至不属于狭义的家庭。对于所有这些维系,我有一种从不曾缓解的异类感。 * 孤独的思想者 思想者往往是孤独者。 苏格拉底与曾经培养他 的诡辩家们分道扬镳, 并受到他所尊重的城邦 的审判。 卡尔·马克思被知识界无视了将近一个世纪。 尼采在19世纪的思想景观中看上去像是一块陨石,后来人们才明白,他勾勒的其实已经是20世纪的思想景观了。 *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 顾炎武) 为学之道要“厚积而薄发” (宋 苏东坡)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马克吐温 背景知识.ppt
- 马克吐温卡县名蛙.ppt
- 马克·罗斯科(Mark_Rothko) 2.ppt
- 马利谈高考七选五.ppt
- 马克吐温英文简介_Mark_Twain.ppt
- 马克吐温的时代背景.pptx
- 马基雅维里.ppt
- 马尔代夫One&Only瑞堤拉岛旅游度假攻略.pptx
- 香辣龙虾 英文介绍.ppt
-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全英.ppt
- 2025年零售门店商品销售数据分析与市场机会挖掘报告.docx
- 2025年养老机构连锁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报告.docx
- 美妆集合店体验式营销效果评估体系构建2025年指南.docx
- 二手奢侈品平台购物体验优化与用户满意度提升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伦理争议对科技伦理教育的影响分析.docx
- 2025年乡村旅游民宿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区域旅游品牌建设中的应用.docx
- 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在2025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应用研究.docx
- 2025年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突破性应用案例分享与解读.docx
- 2025年远程手术机器人技术市场渗透率与增长潜力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基材料产业化中的应用效果与市场潜力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