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选好路径重在突破.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美教育中心与密执安大学美中教育中心交流活动座谈会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丛立新教授记录了一位华裔美国学者对中国教研制度的评论: 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若论经费、论教师学历、论学校设备等,都无法与美国相比,可以说整体水平要相差许多。但论教育质量,最典型的如学生的平均成绩,却要比美国强得多。究竟为什么?这位学者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答案:“我发现中国有一个特别的机构——教研室,这个机构可太厉害了,它对于保证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教育总体条件和经费投入,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都并不理想的情况下,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9年上海PISA测试成绩取得世界第一后,又得到了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世界各国和一些专家撰文总结PISA成绩世界第一的时候,其中有两条重要原因: 第一条是上海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课程改革; 第二就是归结于教研机制。 在上海市整个课程改革规划、推进的过程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研机制是中国教育中独有的宝贵财富。 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撰文呼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课程运作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研室应该成为地区课程发展中心,承担参与决策、专业引领与质量监测的角色;教研员应该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教研工作的重心应该从执行课程政策走向发展地方课程政策,从研究学科教学走向研究学科课程发展,从实施“以考代管”走向研究质量监测。 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在以校长正确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教师们发现并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改进。问题来自于学校和学生,这些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场所在学校,所有研究的成果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以转化和应用,这样的过程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了教研文化,这种在师生教学场景中的校本研修方式正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正在成就我们的每一位教师。 教研室不能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动部队”、 “抢险队员”和“秘书班子”。 (一)教研室的定位转型 教研机制究竟应该如何创新、转型? “质量监测中心” “数据研究中心” 上海市 “课程德育中心” 2009年12月,在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领导在“研究、指导、服务”的基本职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把教研室建设成为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和资源建设中心“三大中心”。 教研室新的功能定位,要求教研员要转移工作重心,具体表现为: (二)教研员的角色转型 一是要从原来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转移到基于课程观视野下的教学研究与服务工作; 二是要从考试教学评比、学科竞赛安排等,转移到基于标准的评价研究、分析、指导与反馈工作; 具体表现为: 三是要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方式,转向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文化的再造。 1. 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研究者” 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导者” 3. 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评价的“实践者” 4. 课程、教学与评价一致性的“推进者” 5.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6. 专业与品质并重的“服务者” 总之,教研员要有教育理想、有激情,要有理想支配下的行动,更要讲究行动策略的有效性;教研员要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要视野宽广,操作实在;要奋发有为,有主动进取的精神。 校本教研也是我们教研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本教研涉及到很多内容,我想在今后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本教研还需要着重强调一点,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校长要作为第一责任人。 (三)校本教研的转型与发展 校长应该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 校长还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创设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是强调项目推进,将项目研究实践过程与培训过程相结合 项目往往具有研究和推进双重要求。 采用项目方式,有利于集聚区县、高校、学校和各研究院所的人力资源,拓展工作范畴,深化工作内涵,推广研究成果。 上海在持续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更多的采用“项目推进”的方式,把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合力攻关的项目,将项目成果转变为实施和管理的行为,同时把项目研究过程作为教师培训的过程,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程改革作为一次“旅行”,其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 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也是暂时看不到的,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课程改革一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实践静悄悄的革命,我们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