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叠翠青城旅游项目可行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叠翠青城旅游项目可行调查报告

叠翠青城旅游项目可行报告 A、四川旅游现状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旅游大省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中有568个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6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做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青城山遭到破坏,生态旅游地遭到破坏,民族文化旅游地遭到破坏,休闲旅游地和乡村旅游地遭到破坏,古镇旅游地遭到破坏,旅游交通、通讯设施遭到破坏。国家旅游局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各地旅行社立即停止组织赴四川地震灾区的旅游团。四川省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全省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如何看待大地震对四川旅游造成的影响呢?四川旅游发展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方向在哪里?如何在剧变中抓住机遇、快速调整、跨越发展呢?本研究从四川震后旅游发展的优势、弱势、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的分析入手,刨析了四川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四川旅游灾后重振的原则和对策分析。 二、四川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 资源优势。四川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全省目前拥有66个主要景区,其中2处自然遗产,1处文化遗产,1处自然文化双遗产,9处国家级风景区,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4处博物馆,3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地震给四川旅游造成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六个市(州),受灾最重的仅限于十个县(市),而全省主要的旅游景区、公共设施遭到的破坏只是局部的。同时,地震既是一种罕见的破坏,也造成了千奇百怪的自然和人文新现象和新面貌,留下了巨大的创新利用空间。 (二) 品牌优势。四川是我国传统的旅游大省,传统的黄金旅游线路如九寨沟、峨眉乐山、都江堰、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一直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有较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 (三) 政府支持。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四川省旅游产业灾后的重建和重振工作,在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和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后,于2008年8月27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作为四川旅游灾后重建的纲领性文件。《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重振旅游经济,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优先安排恢复重建基金和鼓励各类投资基金等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企业的恢复重建,尽快全面恢复旅游业的发展”。 (四) 民众信心。灾区及四川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感人事迹和战天斗地、永不言败的生活态度充分显示了人们对灾后旅游重振坚强信心,也使旅游业成为灾后最先恢复起来的产业之一。 三、震后四川旅游存在的弱势分析 灾后全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中有568个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6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生态旅游地遭到破坏,民族文化旅游地遭到破坏,休闲旅游地和乡村旅游地遭到破坏,古镇旅游地遭到破坏,旅游交通、通讯设施遭到破坏。四川省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全省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 5.12大地震对四川省相关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经营造成重创,灾后重建的任务非常艰巨。灾后旅游重建不仅是物质重建,同时是心理重建和文化恢复。灾后民众对安全和生活的信心需要重建,少数民众文化亟待修复。 此次地震反映出我省旅游的抗震能力和救灾能力还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旅游安全体系建设弱,全省旅游安全体系尚待完善,包括直升机场的建立、通讯设施、海事电话的设置等。 四、震后四川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非常规性的自然灾害将长期考验四川旅游的应对和协调能力。在我省开发的旅游产品中,自然生态产品占大多数。旅游管理比较注重常规安全(如森林火灾、泥石流、游客人身安全等),但往往忽视了非常规安全(地震、洪水等),尤其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旅游项目规划时,缺乏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非常规的旅游应急机制和应急措施不健全。旅游区抗震防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灾能力较弱。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二) 旅游产业开发与文化产业开发的结合不够密切。四川旅游开发中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较早、较好,而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的人文旅游项目开发相对较少、较弱。我省各地区均有丰富深厚文化资源,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但缺乏广泛地转化为文化产业,成为旅游的坚实支柱,而得到发扬光大。在自然灾害面前,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较易受到重创,而文化旅游资源却可以生生不息,长久地传承下去。灾难可以摧毁物质文化,但摧毁不了精神文化,反而可以为精神文化旅游资源增添新的内涵和积淀,增强旅游地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三) 旅游开发中资源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文档评论(0)

jc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