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土地资源调查理论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目 录;课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讲授:
采用课件进行讲授,结合土地资源调查的需要,通过课后作业与案例练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
课程作业
课后作业+案例练习
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平时成绩(20%):考勤+作业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参考书目;第一章 土地资源调查概述;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一节 基本概念;
土地与土壤:土地>土壤
土地:地上、地表、地下
土壤:土地表层部分,是土地的组成要素
土地与国土:土地<国土
国土:泛指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含领土、领空和领海
土地与景观 :不同范畴,部分交叉
土地与自然地理系统:不同范畴,部分交叉;第一节 基本概念;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 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
量的性状指标。;土地要素调查指标:;农用地生产力(农林牧渔用地结构、作物布局、垦殖率、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总产值或总收入、产投比)、城市土地收益(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金);2.土地类型调查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界线;各级行政辖区(含村)范围界线;
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4、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P34)
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为主的,以及为区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目标。
一是盲区普查——盲区:通常是荒地或高山区、调查难度较大。综合调查试图通过较为全面的综合调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围绕特定的目标和主题——根据土地的系统理论、土地利用相互影响,对土地系统的调查,进行可行性论证,如三峡工程、西藏“一江两河”开发等项目。
;5、专项土地资源调查(P35)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专项土地调查。
农业部门——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5°及25°以上的坡耕地、沙化耕地、撂荒耕地等。
林业部门——林地调查:??地及恢复情况、未成林地的成活状况等。
畜牧部门——草地调查:草地的类型、草地培育情况、草地建设情况等。
旅游管理部门——风景旅游区的特点、分布、景点的交通状况、周围环境情况等。
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走向、沿途的路基性状、地质状况、两侧的社会经济状况等。;目
的;一、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P5)
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管理内容:地权管理、地籍管理、地价管理、地用管理、地税管理等。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土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质量等级等。
土地利用规划: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以最佳综合效益为目的,依据土地自然地理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用地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研究区域内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做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
;3、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国情: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七个方面。
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教卫生等发展水平的总和。;4、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P5)
1、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结构
数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GB/T21010-2007:目前按照两级分类标准,其中一级含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12类,二级57类。(见附录五P301——掌握附录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过度分类的对应关系)
结构:不同用地类型的比例关系;2、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特性
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植被、及有关社会经济条件。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限制性、质量优劣、和发展潜力。;4、查清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成因
是否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的水平并使产出稳定;
是否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及水质的退化;
经济是否可行;
社会是否接受;
形成土地利用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过程。
;调查方法分类:
比例尺不同,要求精度不同, 调查方法不同。
小比例尺:小于1:10万比例尺,采用卫星遥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