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儿时的北大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恋儿时的北大荒.doc

[原创参赛]留恋儿时的北大荒(之一) 2007-11-3 15:45:00 发表者:?迎朝阳 (迎朝阳)   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个时期,自己特别容易被感动,一篇文章,一个新闻,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个电视剧情节,都会让自己感动得眼圈湿润。   四十不惑,不知别人在这个年龄,是怎样的感受,自己真的越来越怀旧了。大学时的浪漫,中学时的天真,少儿时的顽皮,那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时常出现在梦里。二、三十年前的事,如同发生在了昨天,令人记忆犹新。   往事,像雾,像雨,像云,像风,久久地飘荡在记忆的天空里,不能拂之而去。   自己出生在北大荒农场,在那里,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在气候大师的笔下,变换着油画般美丽的色彩,白时是雪,绿时是苗,待到一片金黄时,北大荒就变成了“流金淌玉”的北大仓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那“棒打狍子瓢舀鱼”般富饶的资源。   我家所在的生产连队,距黑龙江6公里,连队旁边有一条自然河道叫旱河,与黑龙江相通,是引水灌溉的主要河道。每逢秋季汛期过后,旱河中的鱼虾成群,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嘎牙子(黄颡鱼)、狗鱼、鳌花(鳜鱼)、吉花、牛尾巴、鲟鱼等等,待到洄游的季节,还有大麻哈。   连队在旱河连接黑龙江的河段附近,设有专门的捕捞队,因为盖有三间房子,我们都习惯地称捕捞地为“三间房”。   “三间房”离连队较远,中间又隔着茂密的原始柞树林子,其间野兽出没无常。大人们是不允许孩子们私自去那里玩的。所以,“三间房”就成了我们孩子眼中最神秘而又向往的地方。   当地捕鱼多用旋网,一网撒下去,能捕上一、二十斤的鱼。每逢捕鱼的季节,就见拖拉机拽着满载活鱼的拖斗车,一车接一车地从茂密的林子里开回来。那时,黑龙江鱼类资源丰富的程度,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   捕回来的鱼,个头大的就在连部门前,直接分给各家各户。个头小的就拉到连队的畜牧养殖场,加工成饲料。此外,连队还要供应着场部和其他兄弟连队职工鱼吃。我们那时只认鲤鱼、草鱼、鲫鱼、大麻哈等带鳞的鱼,其它的一概算做杂鱼,是不吃的。除非十来斤以上的鲇鱼(也叫怀头)或五六斤以上狗鱼,才不情愿地拿回家去。   那时,我们衡量鱼的个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鲫鱼半斤以下,鲤鱼二斤以下,都视为个头小的,人是不屑一顾的。为此,我在8岁回河北农村姥姥家过年的时候,闹出了一个至今还让亲人们挂在嘴边的笑话。姥爷为了犒劳我这个北大荒来的小外孙,特意骑车10余里,赶公社的大集,买回了三斤鲫鱼,个头都在三两左右。院里院外的小朋友呼啦一下子围上去,不住地赞叹:“哇!好大的鱼啊!”我怀着好奇,也挤进人堆,看个究竟。结果大失所望,沮丧地说:“就这也算大鱼?在我们北大荒,比这大的都喂鸭子了!”有人惊讶地问:“那你们吃多大的鱼啊?”我当时伸开两臂,胸脯一挺,比画到:“吃这么大的!”看着周围小朋友们那惊愕而又羡慕的眼神,我神气得像个得胜的将军。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疼爱我的姥姥、姥爷早就不在了。每次出差顺路回到姥姥家,那些已两鬓花白的舅舅和姨妈们,说到我小的时候,都会笑盈盈地唠起这件事。   (未完,待续) [原创参赛]留恋儿时的北大荒(之二) 2007-11-5 12:39:00 发表者:?迎朝阳 (迎朝阳)   父母对儿女的疼爱,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刻苦铭心的,这种爱,深深地烙在我们成长的年轮里,流在我们的血液中,化做了千丝万缕的亲情。特别是当我们为人父母之后,这种感受尤为深切,既而又倾注给了下一代。   父亲从小生活在省城,大学毕业响应号召,支边到了北大荒。在垦荒最艰苦的时期,和千千万万个转业官兵一样,曾穿着棉衣睡过地窨子,光着脚趟过冰茬子,就着雪水啃过凉馒头。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开辟了大片沃土良田。平凡而又伟大的经历,刻在了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留在了那丝丝斑白的银发里。父亲身材不高,但不论儿时、现在还是将来,我眼里的父亲,都是巨人,是英雄。   很小的时候,父亲总是让我骑着脖颈,四处玩耍,美丽富饶的旱河,自然是经常光顾的地方。   春天的旱河边,到处都是柔嫩、浓密的绿草,洁净得像毯子,让人不忍心下脚。绿草中点缀着各色的小花,一阵微风吹过,那星星点点的花朵,在绿色的海洋里时隐时现,像是童话中的花仙子,在捉迷藏、逗你乐呢!白云衬托下的天空,蓝得透彻极了,引得人直想看到底。云彩映在地面上大块大块的影子,像是听到了召唤,无声地向远方奔去,在不经意之间,变幻着草地的亮度。   自己最初“捉鱼”的经历,其实就是父母呵护下的游戏。工具是几个吊在长木棍上的罐头瓶子,里面放了些豆饼块,垂放在河底,过几分钟提上来,里面就有了小鱼,多是船丁子,偶尔也有一些葫芦子。用手掌滤出瓶里的水,小鱼就在手心里扭动着,感觉酥酥痒痒的,好玩极了!就这样,几个瓶子轮流交替,半天下来就是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