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害-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种常用利尿剂的肾损害 1.噻嗪类利尿剂: ①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过敏性肾血管炎;②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③长时间低钾血症,可导致低钾性肾病;④糖耐量降低,血糖增高,加重糖尿病肾病;⑤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或引起间质性肾损害。 各种常用利尿剂的肾损害 2.襻利尿剂: ①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过敏性肾血管炎;②呋塞米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并用可加重后者肾毒性;③低钾、低钠血症常见;④应用不当,可使内分泌异常,引起或加重水肿。其原因多为低血容量使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活性增强导致水钠潴留。 各种常用利尿剂的肾损害 3.潴钾类利尿剂: ①引起高血钾症,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吲哚美辛与氨苯喋啶 并用可引起急性肾衰。 各种常用利尿剂的肾损害 4.渗透性利尿剂: 具有肾毒性作用,可引起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临床上可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血尿或蛋白尿。上述表现称为渗透性肾病。 中草药的肾损害-关木通 常见引起肾损害的中草药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如: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苍耳子、泽泻、广防已、马兜铃、青木香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如: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分为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四大类。 关木通 雷公藤 广防己 马兜铃 鱼胆 19岁少女生吃鱼胆致肾功衰竭 海马 马兜铃酸肾病 急性马兜铃酸肾病: 短期大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者,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伴近端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肾性糖尿、尿酶明显增高及尿渗透压降低。常见蛋白尿,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肾外表现多有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神经系统损害等。 马兜铃酸肾病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多由持续或间断小剂量服用含AA药物引起,也可由重症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不愈发展而来。肾功能损害进展隐匿,0.5一3年进入尿毒症状态;肾损害出现后及时停药也不能制止病变进展。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夜尿增多,而后出现各种肾功能不全症状。尿常规检查常无异常,或仅有轻微蛋白尿。早期肾小管功能损伤较为明显,后期出现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常伴轻至中度高血压,贫血发生较早。B超示肾脏萎缩,可呈两侧大小不对称。 马兜铃酸肾病· 治疗 泼尼松1.Omg. (kg.d)服药1月后每2周减0.1mg. (kg.d)最后以0.15 mg. (kg.d)维持,观察1年。疗效尚不确定。 对症: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合并高血压者应控制血压;处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状态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6g .(kg.d),同时服用以下药物:复方a酮酸(开同)5片,tid;中药百令胶囊或金水宝胶囊5片,tid;尿毒清5~10g,qid;出现肾性贫血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者应接受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临床表现 ③尿检异常: 35%-95%的患者有血尿,有时呈肉眼血尿(多见于应用于甲氧西林、别嘌醇或利福平者);约90%的病例尿中出现嗜酸性白细胞;可有蛋白尿,但通常24小时不超过1克。 急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临床表现 ④. 肾小球损伤: 既往认为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很少累及肾小球,但近年研究表明,急性间质 性肾炎可伴有膜性肾病、新月体肾炎,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急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诊断 ①肾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主要病理变化 是肾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细胞浸润,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变性、坏死和上皮细胞再生。 ②血、尿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依据之一。 ③药物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S)明确致病药物。 急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诊断确立后应及时停用可疑致过敏药物,早期应用脱敏药或加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用环磷酰胺。应用透析疗法可帮助患者渡过急性肾衰的少尿、无尿阶段。大部分病例可治愈,预后良好。 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生物制品(如马血清和疫苗)可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炎;青霉胺、金制剂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过程中可致膜性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等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也可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发生肾病综合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 梗阻性肾病  磺胺结晶及过量维生素D、某些治疗(如化疗)中出现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尿酸结晶引起的尿路结石,或应用二甲麦角新硷引起的腹膜后进行性纤维化均可造成梗阻性肾病。病变持续存在可出现慢性  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  应用二性霉素B、环丙烷、氟烷或乙醚后可造成肾小动脉痉挛,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临床上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血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