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时间:2011年5月18日-20日 地点:北京国家 ....DOC

hu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时间:2011年5月18日-20日 地点:北京国家 ....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u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时间:2011年5月18日-20日 地点:北京国家 ...

hu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时间:2011年5月18日-20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大会主持人——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云计算专委会秘书长林润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与会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现在开始。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国家发改委副产业司司长许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楠,工信部规划司司长肖华,工信部办公室副主任陈小名,工信部科技部副司长韩俊,工信部软件司副司长郭建斌,刘汝林、杨胜,商务会长张其,施怀成,科技委秘书长柳成路,贸司会电子分会会长龚小峰,吴所明,电子情报所副所长刘久如,广电科学院副院长周易,同时我们特别邀请到来自企业界的高层代表,此外大会还邀请了来自国外的演讲嘉宾。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汝林: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主持前一段的节目。首先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有请本次大会的荣誉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先生做大会致词,大家欢迎。 ?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吴基传: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电子学会对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代表前来参加本次会议表示热烈地欢迎。   自从2009年5月召开中国云计算第一次大会以来,云计算从概念的讨论到部分云架构方法的实验,今年已经进入了部分云运用的阶段。人们对云已经感到不是完全在天上了,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起着重大的突出作用和实践。据一些研究机构分析,云服务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未来五年可能要增加三倍,预计云服务2012年可能要达到420亿美元,到2013年云服务的增幅要占IT业的三分之一。还有人估计到2013年云服务的市场规模可能要达到1500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些分析,但是一个现实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政府都把云服务作为IT业的重点在抓。我国政府也同样十分重视,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于2010年10月已经下发了文件,确定北京、上海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的试点示范工作。更可喜的是中国已有不少大型企业在全国或者在国际上自有的分支机构一些企业,依据自己的需要,已经开展了云服务的应用实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云服务的模型和架构。在企业系统内部进行了资源整合,软件的升级向云服务的总体方向探索。   总之,云服务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际应用,而且这种应用势头正在扩大。机遇和挑战并行,中国市场巨大,云服务的应用市场更加广阔。机遇是永远属于勇于应对挑战的人。   在云服务的挑战中,我认为要注意的几点。首先是云服务的安全,所谓云服务的安全是云的服务者的诚信度的问题。现在大企业内部进行了云的服务,就不存在着信誉度问题。从实验经验来看,把原来分散的富余资源集中和应用起来,和原来分散的管理,科学化的集中起来,节省了人力,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这是企业的根本所在,也是发展云服务最重要的动力。   但作为一种为社会,为公众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就会出现诚信的问题。对于使用者首先提出云安全的问题,安全的核心是在问你可靠吗?诚信度有多大呢?我认为提出的云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对于使用者信息的保密问题,所以诚信是云服务、云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云服务的关键结点问题及大家关心的标准问题。我认为一个新的服务模式都是原来的服务模式基础上的升华,一定会带来许多与旧的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规范不一致的地方,自然就会产生新的服务模式之间的问题。这种交替只能平滑,渐进逐步的替代。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从应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确定云服务的标准。事物的发展总是先实践,从实践中总结推广,从而达到共识,形成标准,及共同遵守的协议。因此希望我们的产学研及政府的标准主管部门从开始就要参与到这一实践和规划中来。   第三,必须用新的思想去探索云服务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先用云服务概念去整合现有分散的资源,在整合过程中提升现有的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的水平,提升软件操作的版本,调整和理顺现行管理的程序与制度,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机制等。   对于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需要企业信息化,需要云服务,但其自身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去造就一个信息化的体系,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大力催生的公众云服务商。这是一个有广阔市场的领域,比如国内中小企业,如餐饮业,小食品业,食品、农村农业农产品的市场对接等等。你不可能再给它每一个小型企业做一个信息化的方案,或者提供一套信息化的系统,能否有一个ERP的服务公司呢提供给所有需要EIP服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